8、
全家人吃完饭,理娘把锅里剩下的扁食连汤一起舀进黄盆,伸手试试冷热,端到当院的石槽前。槽后的大黄牛早已翘首以待了,见女主人端盆过来,亲切地叫了一声:“哞……”理娘把黄盆轻轻放进槽里,黄牛忙把嘴伸进盆里,贪婪地饮着吃着,轻轻晃动着一双龙门角,牛角上昨天新贴上的“春牛”红联,连同石槽上的“槽头兴旺”红联,在冬阳的照射下相映生辉。理娘望着黄牛贪婪地吃相,低声念叨着——
打一千,骂一万,年早午里吃顿饭。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开始拜年了。大槐树田家辈分长,每年来拜年的乡亲爷们儿都很多。理娘在南屋当门儿的方桌上摆满了各种糖点、花生、转莲、瓜子等,旁边搭着长板凳,接待拜年的人们。拜年的人们,特别是辈分低的,成群结伙,挨家挨户地拜,差不多要拜一整天呢,家家都是糖、花生、瓜子招待,正好省下了吃饭的时间。
新年第一天的夜幕降临了,耿耿银河、璀璨的星斗点缀着深邃幽谧的夜空。夜幕下,东湖里是一片火的海洋。那疏疏密密星星点点的火光,有的似金蛇狂舞,有的似火蝶纷飞,有的若游龙,有的若舞凤……那是芦荻村的新春火把会。仁学、小缸、光耀等单手握着拴着火把的绳子飞快地甩动着火把,明亮的火焰裹着“呼呼”风火声划成一个巨大的光明的圆环,时而罩着全身,时而屏在身前身后身左身右。仁祥、明久、立美等更是舞得花样百出:时而环绕身体上上下下来个“金龙护体”;时而绕成“∞”飞上飞下飞前飞后来个“彩蝶纷飞”;时而“倏”地射向高空,待下落时又纵身接住;时而几个人对甩,火把飞来飞去……把明理和小罐、灵修、吉祥几个看得呆了。他们因为力气小,火把甩不圆,只能摇着奄奄一息的火把看热闹。他们真羡慕大人们,盼望着自己赶快长大。
新春的火把会绵延到正月十五,把庆新年与闹元宵连接了起来。
正月十五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挂起了灯笼。灯笼各式各样,有买来的,更多的是自家用秫秸莛子、芦苇、彩纸扎制成的。接着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狮舞龙的在村中大路上、大场上轮番表演,有本村的,有邻庄的。
理娘无暇观赏外面的热闹,一个人坐在案板前精心地捏制着各式各样的面灯。有月灯:正月灯在灯腰捏一个花瓣;二月灯捏两个花瓣……十二月灯最好看,十二个花瓣密密匝匝环绕灯腰宛若一个美丽的花环。十二生肖灯,一个个活灵活现,其中龙灯做得最大,大约要两斤面粉。还有人们喜爱的其他一些动物灯、水果灯,如小燕子、小刺猬、金鱼、莲花、蟠桃等。捏制完毕,上笼蒸熟。
晚饭后,仁祥仁学把两只大蜡烛点燃,装进大门口的两只大红灯笼,重新挂上门楣,大门口豁然亮堂起来,大门、门楣连同门口大槐树粗壮的枝干都镀上了一层吉祥温暖的红色。明理、莲莲迫不及待地举着手上的鳌鱼灯和莲花灯让叔叔装蜡烛。仁祥仁学点燃了两只小蜡烛给他们装上,橙黄的灯光顿时映亮了两张灿烂的小脸蛋儿。这时理娘在锅屋里已经给十来盏面灯灯窝里插上充作灯捻儿的裹着棉花条儿的苇签儿,倒满了香油,撒了几粒盐,点燃了,整个锅屋里亮起了一片黄橙橙的灯光。理娘把一盏狗灯和猴灯分别安放在大门两旁。仁祥、仁学跟进锅屋各自端起自己的本命灯羊灯、狗灯,出了大门,领着明理、莲莲来到大场上。此刻,整个芦荻村一片光明——家家户户门口的各色灯笼亮起来了,门口的面灯亮起来了。人们打着灯笼,端着面灯,成群结伙,游逛着,交谈着,欢笑着。
理娘目送两个孩子跟着叔叔出门以后,走进南屋,重新给两个烛台燃上新烛,给香炉里进上新香。然后回到锅屋,端起“槐荚灯”恭恭敬敬地安放在大槐树跟前,默默祷告了一阵。又端起“蟠桃灯”安放到公公床头的木箱上。接着又把“金鱼灯”、“金鸡灯”、“金牛灯”分别安放在水缸、鸡圈、牛槽旁。随后又在粮囤前、南屋床头等处都安放了面灯。整个屋内院内灯火通明。最后理娘又端着面灯在院子的各个角落、各屋的各个角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照了个遍,据说元宵节灯光所照之处不招蛇蝎毒虫。
瓦房院大场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人头攒动,简直成了灯的海洋、人的海洋。瓦房院大门前高高吊挂着两盏径约三尺高约五尺的走马灯,“麒麟送子”、“独占鳌头”、“八仙过海”、“麻姑献寿”、“五子登科”、“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年年有余”等神话、历史和寓意吉祥的画面不停地转动着,吸引着许多人围观。明理领着妹妹打着灯笼,跟着仁祥仁学也来到瓦房院的大场上,遇到吉祥、罐儿、骚儿几个也打着灯笼站在那里,翘首看着远处的走马灯。
这时,田立良的弟弟田立美端着个面灯挤出人群,看见明理、罐儿几个小孩儿正全神贯注地望着远处的走马灯,几乎忘记了自己手里的灯笼,便装着吃惊的样子大声说道:“哎呀!快看!您的灯底下趴着大蝎子啊!”几个孩子慌忙收回眼神,高举着自己手里的灯笼寻找着。莲莲听说灯笼底下有蝎子,吓得赶忙撒手丢掉灯笼;罐儿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