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唐朝那些事儿> 第26章【暴风骤雨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暴风骤雨4】(2 / 3)

王忠嗣慧眼如炬,他对别人说道,“日后能代替我统兵的,一定是李光弼!”

756年,李光弼被郭子仪举荐为河东地区军政长官(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兼云中郡长(太守,郡治在今山西大同),并给他分了5000人马。

不久,他又被任命为范阳郡政府秘书长兼河北地区军政长官(范阳长史兼河北节度使)。

八月抵达灵武后,他被任命为宰相兼财政部部长、太原军区司令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户部尚书、北都留守)。

受命后的李光弼驻守太原,从此有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他与郭子仪密切配合。对叛军展开大举反攻。

756年二月,他率领所部骑兵1万人、弓弩手3000人。出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县西北),他要面对的是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等叛将率领的5万大军。

指挥若定的李光弼。左右搏杀一连收复7座县城(真定、石邑、行唐、井陉、平山、获鹿、灵寿),直奔重镇——常山(今河北正定),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动摇了安禄山的后方。

李光弼具有大胸怀、大智慧,在擒住叛军守将安思义后并没杀他。

李光弼发现他并不是死硬的顽固分子,就鼓动他为唐营效力,并虚心地向他请教对制敌策略。安思义被他所感动,就真诚地道出了自己的见解:“您的兵马远道而来,十分疲惫。仓促间遇到强敌,未必能很快取胜。

倒不如避其锋芒,把大军移到城内,坚守不出。等待其露出破绽,再寻找战机。

胡人的骑兵虽然勇猛,但不能持久稳重,稍微遇到挫折就会士气涣散,到那时您就可以趁机进攻了。”

安思义还进一步分析道:“常山丢失,叛军中最可能来争夺的是200里外的史思明。这才是最值得注意的敌人。

他一定会放弃进攻饶阳(今河北饶阳),前来争夺常山。”

李光弼欣喜异常,立刻接受了安思义的建议,命令大军坚守。并对他待若上宾。

能打败敌人的固然是强人,但能令敌人钦服而为己所用,转而针对其原来的阵营。这就堪称伟人了。

果然如安思义所料,史思明得知战事吃紧。亲率10万大军将李光弼部包围在常山。双方激战40多天,李光弼命令制造抛石车来防守。使敌军伤亡惨重。

安庆绪称帝后,派大军进攻河南各州。史思明部突然渡河,攻占汴州(今河南开封),进逼洛阳。

李光弼认为洛阳城大兵少难以守住,因此撤出城中官吏和百姓,放弃空城。

并率领全军扼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南),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

758年,李光弼在河阳大败史思明,歼敌2万,乘胜收复了怀州(今河南沁阳)。

九月二十一日,李亨派郭子仪、李光弼等9位节度使(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节度李嗣业、淮西节度使鲁炅、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

滑濮节度许叔冀、兴平节度李奂等)率领号称60万军队,合兵围攻从洛阳逃到邺郡(又称相州,在今河南安阳北)的安庆绪。

李亨错误地以为,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国家元勋难以相互统辖,所以不设立元帅(实际上是不想放权给他们,所以重用自己的“家奴”),只任用宦官鱼朝恩临时代表皇帝处理有关军务,并为他设置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职务“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双方统帅间高级智慧的较量。

不设主帅,反映了李亨的昏庸和组织能力的低下,也必将为这支军队带来厄运。

十月,安庆绪知道自己已被唐军困死,便以让出皇位为砝码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收到消息,便率13万精兵赶来救援。

以9节度使的强大兵力本来可以一举歼敌,但因唐军没有主帅缺乏统一指挥,各路大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战,混乱不堪。

鱼朝恩是这支联军的最高长官,但他根本不懂兵法,不会用兵。759年三月,唐军溃败损失严重,只有李光弼的部队没有溃散。

唐朝好不容易凑并起来的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上万匹战马只剩3000匹,十几万件刀枪兵器几乎全部丢掉。

宦官鱼朝恩一向忌妒郭子仪,又怕皇帝怪罪自己无能,便把大战失利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

恼羞成怒的李亨不明是非信以为真,便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七月,李亨下令李光弼代替郭子仪担任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天下兵马副元帅),并兼任幽州军区参谋长(长史)、河北军政长官(河北节度使),驻守洛阳。

有了郭子仪的教训,李光弼主动要求皇帝派一位亲王担任元帅以服众。

于是,李亨派次子赵王李系任总司令(天下兵马大元帅),实际军务仍由李光弼主持。

李光弼刚毅果断、用兵灵活,尤其以防御作战见长;他治军严谨,所部屡战不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