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虽然是群雄并起、诸侯林立,但是这些临时政权更迭频繁,数量众多,性质更多地类似于呼啸山林的土匪组织和临时拉帮结伙的草台班子。
所以各个临时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并不能得到保证,没有形成汉末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的多个合法政权并立的分裂形势,隋唐两朝前后相承,都是国家统一的时代。
抛开政治上的区别不说,单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唐朝甚至可以说是隋朝的延续。
从杨广执政以后诸多荒唐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且兼具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如果不作皇帝的话,他会是个出色的文学家,然而命运赋予了他别样的人生,最终又以极端的方式对他施以诅咒,使得无尽的野心和无涯的贪婪在交织的尽头纠缠。
杨广永远活在那一派绚烂的江都美景里。第二中善——统一中国,盛世升平。在隋前的273年里,中国南北朝代更迭频繁。
国家在地理和政治上处于分裂,273年的南北朝风雨飘摇,时间里、命运间充斥着杀戮和毁灭,全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制全都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国家急需恢复和生息,其时北周大将杨坚篡权代周。
统一中国北方,二子杨广奉命征伐南朝政权陈,这时的杨广不愧为奇男子,20挂帅,将50大军剑指南陈,突破长江天险、俘虏陈后主陈叔宝,江南百姓秋毫无犯,南宋国资一无所取,自此山河一统,盛世升平。
国家持续发展。统一北方的功劳不是他杨坚父子,而是北周的宇文氏父子。周武帝先两次出兵东征,灭掉了当时三国并立当中国力最强的北齐。接着在吕梁一战,弱小的陈朝三万精锐被俘虏,最后的帅才吴明彻(萧摩诃虽勇但难称帅才)也一起被抓到长安当大将军,陈朝越发衰弱。
周武帝在灭齐的同年(572年)准备出兵北上,先讨伐贪婪无厌的突-厥,但不幸病死在行军途中。随后继位的周宣帝虽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残暴之君(关于此人赫连勃勃大王有过专文论述),但在周武帝留下的国力基础上,北周大军与陈朝继续在淮河流域争夺,轻松就将国土拓展到长江沿岸。
陈氏王朝从此龟缩在东南一寓,无力与北方相抗衡。另外“这时的杨广不愧为奇男子,20挂帅,将50大军剑指南陈,突破长江天险、俘虏陈后主陈叔宝,”之类的云云,援引一历史学者的话做个参考。
并非说历史学者说的一定都对,也不是表明一定赞同他的观点,但毕竟人家看的书多,所得的结论都是引经据典充分考据之后得出,不似某些人可以随便信口开河:“如果从个人功劳和作用看,在隋统一战争中应当按照下面的名次排列:隋文帝、高颎、贺若弼、韩擒虎、杨素和杨广,晋王杨广只能名列最后。”
。
自北魏末年六镇起义起,高欢宇文泰双雄并列。高欢占据最富庶的山东,宇文泰则在关中苦心经营,与高欢征战中互有胜负。
后玉壁战后高欢死,侯景背叛东魏,并且南下给南梁造成灾难性的剧变,不独南梁,南北朝的格局也因侯景之乱而剧烈震荡。
审时度势的宇文泰趁机打通关中通往荆州、益州的道路,将汉中、巴蜀、襄阳等大片土地纳入北周(当时还是西魏)版图。此时从地理格局上来讲。
北周就拥有秦统一六国之前的局势:北齐相当于山东韩、赵、魏、燕、齐五国,而在南梁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陈朝大约相当于楚国。从而,奠定了统一南北的基础。
接着,在宇文泰的儿子,雄才伟略的周武帝在位的时候,在对内诛杀专政的权臣宇文护之后,北周开始励精图治,周武帝在短短几年内,通过灭佛(当时佛教僧尼人数占了11%强。
灭佛在单单在北周境内就释放了100万人口回归兵农)、改革府兵制、释放奴隶等等举措,从而使北周国力由原先三国鼎立最弱的一方变为最具实力的一方。于是,周武帝仅仅花了两年时间灭掉了高氏北齐,统一北方。
到周宣帝时代,北周的对于陈朝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不仅体现在国力之上,更是在山河地理形式上也占了非常大的优势:历来在南方建立政权而想保持长久一点统治的,能够依赖的一般就是三个阶段的防御:东线的淮河流域、长江中游荆襄一带、西线的巴蜀。
而当时陈朝的情况是,巴蜀早就在宇文泰时代就纳入北周版图,荆襄一带襄阳在北周版图内,而江陵的后梁是北周立的傀儡政权,且为陈朝死敌。
东线淮河流域也已被北周占据,失去缓冲地带的南朝政权所能最后依赖的仅仅一个长江天险了。而此时的长江天险由于中上游已经被敌方所占,也早就不再是陈朝独有。最后再加上陈朝出了个有名的昏庸皇帝陈后主,此时灭陈岂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在资治通鉴里面,纪年方式则比较特殊,由于司马光一直以南朝为正统,故资治通鉴分卷南北朝部分是以宋纪、齐纪、梁纪、陈纪这样的方式记载下来的。在隋军南下灭陈之前,继续采用陈纪方式纪年,虽然此时北方的隋已经取代了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