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印度独立以及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的持续增兵,英米在上述战场上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英米兵力不足的弱点也很快就体现出来,在加上英米丧失了绝对制空权,交战双方一时陷入了僵持状态。
日本海军力量的丧失让他只能处于被动的防守,英米因为兵力不足同时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只好改变了战术,由四处开花变成了稳扎稳打,集中优势兵力专攻一地。即便如此,英米联军的损失仍然在大幅度增长,已经超越了两国政府预定的红线。
新上任的米国第三十三届总统哈里·s·杜鲁门为此紧急约见了国府大使,要求委员长遵守协议,反对国府与日本私下媾和。同时致电驻华大使赫尔利,让他立刻与委员长进行交涉,如不能说服委员长对日军发动进攻,至少要封锁云南边境,不能让日军从边境地区进入东南亚战场。
委员长断然拒绝了米国要他对日军发动进攻的要求,但是同意封锁云南边境地区。只是这个时候在湖南、湖北和广西一带的日军已经从云南边境撤出了中国进入东南亚战场,华中和华南一带的日军一部分经海路进入了台湾,一部分由陆路进入了东北,准备经由朝鲜回国。
正因为云南边境已经无关大局,委员长这才卖英米一个顺水人情。他对英米的那点小心思看得很透,能尽快结束战争,尽快解决延安才是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现在,陈公博的南京政权(汪精卫已经死在日本)已经瓦解,延安的新四军正在向南京挺进,这个时候他那里有心去进攻已经准备撤退的日军,光是调兵遣将接收失地还忙不过来呢。不管怎样,南京、上海等地绝不能落在延安的手里,这是他的底线。
委员长不再对英米唯命是从,并且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让英米恨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杜鲁门转而要求苏俄履行协议,马上进攻还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东北那里可有一百多万日本的精锐部队,要是让这些军队加入东南亚战场,英米两国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打败日本。
在雅尔塔会议上史太林承诺出兵东北,但他还是玩了个花样,答应在四月份和日本宣战,出兵日期则定在八月。英米两国的算盘同样唬弄不了精明的史太林,虽然他对中国东北垂涎欲滴,但也不愿意为他人做嫁。
可是日本的突然撤军打乱了他的部署,一旦日军撤出了中国,苏俄也就失去了出兵东北的借口,同时也将失去了他们在东北的既得利益。
于是,史太林答应了英米立刻出兵东北的要求,并且紧急抽调了50万苏俄军队,准备兵分两路,一路迅速进入了外蒙地区,企图再次在外蒙制造分裂,另外一路则直奔中国东北。
四月十三日,苏俄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对日本宣战,同时宣布将进入中国东北偕同盟军对日作战。委员长立即发表声明:中国境内已无战争,国府不接受苏俄军队入境的请求。
委员长的这个声明是应杜文成的要求发表的,本来后面还有一句话:否则即视为战争。可委员长认为语气过于强硬,不适于友邦,杜文成对此除了暗自鄙夷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
现在的他正忙着筹备在缅甸曼德勒举行的“东南亚和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不当总统时候他也不会为这些琐事儿烦心,现在什么事儿都需要他来拿主意,国内的国际的,经济的政治的,这些事儿几乎将他烦死。幸好沈涵阳给力,几乎为他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军事上又有倔老头阎锡山坐镇,这才让他这个临时总统有了一点空闲。
日本撤出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后,这些国家虽然赢得了独立,但多年的战乱严重影响了他们工农业的发展。这次的“东南亚和委”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以及协调各国贸易等诸多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法国仍旧对这几个国家虎视眈眈,意图重新恢复他们对这几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要不是有杜文成几次发出警告,法国早就对他们动手了。
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的法国,在亚洲却仍旧耀武扬威,趾高气昂。杜文成真的想不通,都混到这种地步的法国还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英米看不起他们,德日也不把他当回事,可就这么个国家在德日投降后立刻就返回了越南,当然,他们最后还是灰溜溜地退出了亚洲。
除了讨论经济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那就是新成员的加入资格问题。因为日本的撤军以及这些国家的相继独立,让“东南亚和委”这一组织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马来亚和新加坡等国也相继提出了加入“亚和委”的申请。
这几个国家虽然还在日本的占领下,但反侵略反殖民主义浪潮却在不断掀起,即便在日军的残酷镇压下,他们仍然向缅甸派来了秘密代表,并作为观察员参加第二次“亚和委”全体会议。
作为“东南亚和委”的第一位观察员,刚刚领导印度完成独立运动的进步党领袖辛迪加接受了缅甸总统杜文成的邀请,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飞抵曼德勒。
辛迪加的到来受到了缅甸各界的热烈欢迎,缅甸总理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