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牙齿的火器时代的部队,这样两支不同时代的部队交战,结果不言而喻。
乔治*米德虽然不知道中国远征军的真正装备水平跟作战理念,但凭着丰富的经验,他的推测其实基本准确。
毕竟那支中华远征军虽然官兵都是出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不论是个人素质还是整体素质方面。其实都不如联邦军的白人们,但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却都是妥妥的现代化水准,就算无法跟21世纪比。但也达到了20世纪中后期的水平。
大量连发轻武器,大量速射支援火炮,大量的机动车辆,加上沟通到车组的通信系统,这么多现代装备一上,再经过大量针对性训练,哪怕就是一支最垃圾的民团。也能瞬间翻身,对付同等装备的部队或许不行,但要对付武器装备比自己差至少一个时代的联邦军。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说,联邦军与中华远征军的交战,的确是不同时代军队的交战,甚至在技术差距方面。还超过此时西方部队对抗冷兵器部队的距离。说欺负人也不为过。
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技术差距,或者说是战斗力差距,才逐渐让联邦军认清了事实,尤其是当前线的大量信息不断传回来之后,哪怕最自大的联邦人,也不得不正视起中**队的战斗力,并且对于中**队战斗没有丝毫信心。
其实早在一开始的时候,联邦军的人还认为一个白人能打至少十个中国人。后来变成了一个白人能打五个,格兰特军团覆灭之后。变成了一个打一个,再往后,当西部战区的更多信息传递过来之后,尤其是大概知道了中国人的装备情况,比如知道中国人有那种刀枪不入的铁甲战车,还有铺天盖地的炮火跟密不透风的速射枪之后,他们就再也不提这一茬了。
很显然,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一旦中**队的情况属实,真的是普遍装备机汽钢铁战车,还有速射火炮跟速射步枪的话,那么以联邦军目前的水平来看,人数再多也没用。
至少乔治*米德就曾经说过,面对这种高机动跟强火力的军队,所谓的人数优势已经不是什么优势了,因为没有人会在那种火力下取得突破,除非你的人数能超过对方的子弹炮弹总数,并且还能一直不害怕,像行尸走肉一样一直往前冲,用肉弹换铁弹,顶着巨大伤亡,在己方被对方火力全部灭掉之前,成功冲上去与对方肉搏,这才有一线可能,但这很显然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做到那种程度,毕竟人是会害怕的。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乔治*米德不止一次劝说林肯赶紧与中国人谈和,否则继续打下去的话,就不是割地求和那么简单了,毕竟不管怎么说,什么后劲儿啊,人数啊,工业实力之类的,打不赢对方一切都是白搭,所谓的综合实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军队上,要体现在军事实力上才可以。
幸好,已经有刚愎自用苗头的林肯总统总算是听了劝,虽然有些晚,但好歹还没到最坏的结果,终于成功跟中国人谈和,总算是让这支最可怕的军队撤军,让西部防线的压力大大减轻。
可以这么说,中国人在史密斯兰地区停驻的时候,虽然还在很远的地方,但在东部的华盛顿也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压力,因为谁都知道,中国人只要肯下决心,后勤也跟得上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顺着俄亥俄河一直东进,到时候凭着中**队的战斗力,打破匹兹堡完全不是问题。
一旦匹兹堡这座联邦军的军*-火-基--地被占领,那么联邦军也不用打了,在西边有中国人,北方有英国人,南方还有联盟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直接认输就是最好的结局。
不管怎么说,乔治*戈登*米德作为林肯总统的心腹,已经被打上了林肯党的标签,按照合众国目前的局势来看,一旦林肯所领导的政权落败,他乔治*戈登*米德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甚至可能连退役都不太可能,反而有很大可能被抓起来反攻倒算。
原因很简单,由于长期战争以及林肯的独--裁措施,合众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激烈跟敏感,早先的宽恕作风已经渐渐远去,激进跟狂热反倒成了一种社会主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站得越高,掉下来的时候摔的也就越疼,所以此时的米德将军总是胆战心惊。就怕万一有一天自己也像其他那些口无遮拦的反对派军官一样,前一天还是意气风发的联邦军高官,下一刻就成了阶下囚。甚至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当然,除此之外,米德也认为在现阶段,林肯是最合适的总统,他的独**裁化改革也是最有利于合众国的政策,联邦军正是在林肯的领导下,才能一直在被动的局面下坚持这么久。否则换一个人过来当总统,他真怀疑能不能坚持到现在,很可能早就投降了吧。
正是因为内心里的恐惧。加上一些责任感,当然还有那份对更高权力的渴望,所以乔治*戈登*米德工作起来才特别的上心,当上联邦军总指挥之后。一直亲临一线。争取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就算不能把联邦军打造成攻无不克的军队,起码也要弄成一支韧性十足的防守型军队。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