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镇压,那些读书人宁可被抓也不教导这些新字体,哪怕这是皇帝创造的也一样。
虽然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了能让孩子去学校免费读书吃饭,对此并不反对,但因为读书人的抵制。造成了教师资源的大规模短缺。
也就是说,要教导简体字,政府不缺钱,不缺教室,不缺教材,也不缺生源,唯独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因为读书人居然联合起来抵制教导这些东西了。
当然了。这些读书人之所以抵制简体字跟拼音字母,也不完全是食古不化,其实也有变相反对新政的由头。谁让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新政,尤其是废除了科举制度,断绝了这些人的升迁之路呢。
政府有军队警察这些暴力机关,加上之前发生过读书人示威,却被当作叛乱强行镇压的血淋淋的教育,他们不敢明着反对政府新政。不敢明着反对皇帝跟大臣,但却可以在这些小地方进行抵制。
换言之。他们可以选择不当老师,不跟教育部门合作。有本事你自己培养老师去吧。
这还只是教育方面,其他很多地方,读书人跟地方宗族势力都跟帝国的很多政策相抵触,明的暗的反抗层出不穷。
也就是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太强,加上各种对内对外的战争无一例外都是胜利,导致威名赫赫,让大家也与有荣焉,加上政府不缺钱,哪里有暴乱,都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镇压,这才没有让国家出大乱子,但如果长期如此,肯定会越来越糟糕。
幸好,这时期李永吉早早的出国了,一切政事都交给了沈世明,而沈世明呢,在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干脆实行了一套无为而治加重商主义的改良。
简单说,就是沈世明下令各地官员尽量减少跟地方百姓的接触,除了收税跟百姓主动要求的审案子之外,其他方面一概不管。
这样一来,在少了那么多法律的约束之后,官员清闲,老百姓也清闲,反倒其乐融融,到处都是高呼万岁的声音,就连读书人也开始转变心思,重新琢磨起新的进身途径。
在此之时,沈世明加大对私人企业的扶持,说服国内大银行给读书人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学着开工厂做生意,并且主动帮忙联系外来买家,刺激出口。
这样一来,生意好做,而生意人的社会地位因为得到了提高,读书人之间逐步挂起了一阵下海经商的风潮,甚至在沈世明的煽动下,把经商,尤其是出口赚外国人钱的经商途径,提高到了为国为民,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高度,做出了各种不同解读。
简而言之,沈世明的方法就是在行政方面一切从简,减少地方官对民间的干预,让很多复杂的法律成了摆设,反倒是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国人更加认可。
这样做之后,民间太平了,而行政支出也大大降低,尤其是高昂的教育支出,被沈世明干脆挪用起来,当做了政府性的商业贷款,专门帮助读书人经商做生意,不但大赚特赚,还让读书人交口称赞。
不过,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沈世明做的这些安排,都是瞒着李永吉的,全部都是来了个先斩后奏,直到初见成效了,李永吉也准备回国了,这才主动告知。
至于为何能隐瞒这么久都没让李永吉知道,原因倒也简单,毕竟李永吉不在国内,只能通过电话遥控,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沈世明的这些改良方案隐蔽性也很强,又不涉及军队,都是政府官员之间的私下命令,大家都能捞到好处,基本没有人会主动报告,或者说就算有人想报告,也没有途径。
这毕竟不是信息社会,李永吉对国内的控制,只能是控制住主力军队,虽然还有几个特务机构,比如中央情报局,但这些机构主要盯着的也是军队跟大商家,对各地官员却不怎么关注。
就算有特务关注了,对这种怠政一般的无为而治也不会觉得有啥稀奇,毕竟这种事儿太普遍了,而特务的主要目的是监控跟抓捕各地的反贼跟叛乱分子,预防造反叛乱等动摇国体的大事件,官员怠政之类不在他们的职权范围之内,他们也懒得去管,这才让沈世明的改良新政能够顺利实行,却又没让李永吉提前知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