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却不再拥有地利优势,这让罗伯特.李拥有了更多的战术选择余地。
最重要的是,罗伯特.李手头还有一个骑兵师,所以有这个骑兵师做威慑,对方就不能退,既然如此,那么就等于给了对方一个选择,要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吃掉这个旅。要么就要增派援兵,可那样一来,罗伯特.李也会增兵。结果只会更惨。
这就好比是双方对赌,罗伯特.李已经拿到了一副好牌,并且不介意被对方看到,而对方如果不想输掉前面的筹码,就只能继续加赌注,寄希望与新的牌能够翻本,好让这场赌.博进行下去。
米德将军不是笨蛋。他在获得前方情报之后,很快就明白了罗伯特.李的目的。可问题是,之前三个团他都不得不救援,现在他陷进去的部队更多,整整一个旅。就更没有理由不去救援了。
但问题是,米德将军只有一个纵队,两个军的部队,充其量也就两万人,就算全投进去,也不够人家吃的,毕竟双方地位不对等,人家罗伯特.李可是军团司令,掌控的人数比自己多太多了。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按照米德将军的本意,他是希望放弃这个旅的。反正自己的兵力还算充分,只要严守阵地,就算罗伯特.李拿全部的军队来攻击,他也不怕,毕竟墓园山脊的地形限制,是无法一次性展开太多部队的。这就让他的阶梯型防御加壕沟阵地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米德毕竟不是军团司令。这种事情无法擅自做决定,所以他只是加派了一个旅到了第一道壕沟阵地,做出随时支援的样子,但却没有直接进行支援,反而派人去通报了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约瑟夫.胡克,要他拿主意。
当然,米德也不是完全让约瑟夫.胡克拿主意,他派出去的人也带了自己的信,信上有米德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当然不是说放弃那个旅,而是要求对方趁此机会,进行更大范围的包围。
换言之,在米德看来,如果坚持要救,那就只能是大规模调动兵力,跟对方来个大决战。现在罗伯特.李的主力部队已经陷在这里,如果波托马克军团能够主动出击,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包围这里,那情况就会明显改善。
米德的战术很简单,那就是趁着自己那个旅被对方包围的机会,调动大部队进行更大范围的包围。这样一来,罗伯特.李的部队不但要同时面对自己包围圈里面的部队,同时还要面对外围的包围圈,再加上墓园山脊的地利优势,火炮在这里的射程更远,因此一旦在这里设置火炮阵地,利用被保卫的那个旅,再加上外围的大部队围困,那么罗伯特.李必然大败。
说白了,米德的战术,就是内外开花战术,本没有什么稀奇,但可行性却很高。
另外,这么做的话,由于双方的指挥系统都不好,很容易打成混战,一旦混战开始,人数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对兵器跟训练素质都比较差的防守一方是有利的。
看到米德将军的信之后,约瑟夫.胡克立刻开始沉吟起来,因为他觉得米德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由于站的高度不一样,责任不一样,所以约瑟夫.胡克考虑的要比米德考虑的更多。
的确,如果投入大部队,以墓园山脊为中心,进行更大范围的包围战的话,是有一定的成功几率,但这种主动出击,也让自己露出了破绽,一旦罗伯特.李放弃围困那个旅,集中主力找到空隙向一个方向突击,那情况又会不同。
要知道,波托马克军团目前是防守方,是内线作战,相比进攻方,他们有更好的机动优势。但如果反守为攻,那么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就会成为内线作战的防御方,拥有了比自己更强的机动优势。
而且,一旦放弃防御阵地,主动出击,那么防御阵地的地理优势就会丧失,这对自己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如果波托马克军团还是之前的样子,士兵还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家伙,那约瑟夫.胡克或许会毫不犹豫的投入主力,跟对方进行决战,可问题是他很清楚,目前的这个波托马克军团就是徒有其表,精锐部队很少,大多数都是临时征召的民兵。
这些民兵你要是放在阵地里玩防守,跟对方玩消耗还可以,但如果主动进攻,那就不怎么靠谱了,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全员崩溃都有可能。
再者说,那个被称呼为石墙的杰克逊已经拿下了墓园岭,等于是让对方多了一个战略高地。虽说那不过是个外围阵地,但有了这个高地,对方在战场情报掌控方面已经不比自己差多少。
所以,一旦自己调动大部队进行更大范围的围攻,突然性已经不存在了,只能是硬碰硬,但这里面的变数就太大了。
想来想去。约瑟夫.胡克都觉得米德的战术太过冒险,而约瑟夫.胡克现在恰恰就不敢冒险。因为他输不起,或者说,最少要跟对方打个平手才行。
也就是说,约瑟夫.胡克也觉得。就整体战略方面看,放弃那个冒进的旅比较合适,但他也明白,一旦他这么做了,就算打赢了,他事后也得上军事法庭。
毕竟眼睁睁的看着手下陷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