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跟张信达商量了一番关于登基大典的事情之后,从服装到武器,从马车到烟花,还有音乐等等,几乎所有的方方面面张信达都提前有所准备。
到时候,李永吉只需把张信达传来的东西给自己以及手下人装备上,再按照计划书上面的流程,在《故宫的记忆》背景音乐,以及现代烟花的背景下走一趟,最后大家一起升国旗,奏国歌就行了。
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并不简单,因为像仕女跟卫兵的走位,还有自己的走位等等,都得事先演练一番,要不然很容易出问题的。
当然,这还只是张信达的安排,相对而言还算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最简略的办法,就是让卫兵跟仕女提前穿好衣服,再站好位子别动,然后李永吉自己在音乐伴奏下走进宫殿,坐上龙椅,再接受百官朝拜,这样就算是成了。
不过呢,这都是李永吉自己跟张信达想的登基大典,就不知道自己的老爸跟老哥是怎么想的,又打算怎么安排。
等第二天睡醒,当李永吉问起李永昌如何搞登基大典的时候,一下就吓了一跳,不是因为场面大,而是因为场面太小。
原来,按照李永昌的计划,所谓的登基大典,就是在登基日前三天,皇帝跟大臣都沐浴更衣并吃斋菜,然后等到了日子,再按照时辰,百官先行入宫站好位子,紧接着皇帝。也就是李永吉再进宫走一遭,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坐上龙椅。最后呢,文武百官再一起朝拜,山呼三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再说平身,并当众说出新的国号年号。这样就成了。
也就是说,登基大典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走一遍过场。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坐上龙椅,再接受百官的山呼万岁,顺势说出国号年号就行,其他的反而是细枝末节。
换言之。在古代的各种仪式中,登基大典其实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种,比起其他庆典要简略的多,当然也可以搞的很复杂,不过那必须提前一个月排练,但现在显然来不及。
“原来是这样。”李永吉点点头,“既然不算复杂,那我就放心了。”
“虽然登基大典的仪式不复杂,不过之前要讨论的东西却也不少。”李永昌又道。“比如新的国号,年号,都要定下来。另外,新朝自然要有新气象,关于新朝的朝服,我们也设计了几款,还得请你来做主。”
“国号年号什么的,你有什么意见么?”李永吉问。
“我是这么想的。”李永昌笑了笑。“我问过爹爹了,他说我们其实是大唐李氏的后裔。所以呢,国号叫大唐应该是没跑的,至于年号,既然我们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我看叫兴华就不错,您看如何?”
“哎,不是我说你啊老哥,都什么年月了,还大唐大唐的叫,多俗气,听来也别扭。”李永吉摇摇头,“叫我看,别叫什么大唐了,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就叫中华帝国好了。”
“这,这……”李永昌愣了愣,“中华帝国?哪有国号叫中华的?国号通常都是一个字啊。”
“谁规定国号只能一个字的?大明跟大清是怎么来的?”
“这个,那其实是在国号之前加的大字。”李永昌道,“国号前面加大,那是始于元朝,大元之后才是大明大清,在元朝之前一般是没这么叫的,至少正式称呼不这么叫。之前那些大宋大唐的称呼啊,那都是臣子跟外国人叫的,不是咱们自己这么叫。”
“哦,跟我考据历史啊。”李永吉摇摇头,“如果非要一个字才能是国号,叫华也行,这样的话,外国人叫我们中国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叫华人了……算了,没这必要,干嘛必须规定国号一个字啊?
这样,新朝新气象,我的帝国我做主,我看国号就叫中华吧,平时对外宣称,就是中华帝国,这听起来就霸气,比什么大唐好听多了。至于什么咱们是大唐后裔这些,你要乐意,可以继续把宫殿叫大明宫么,你说是不是?”
“这,这……”李永昌皱了皱眉,“好吧,那就叫中华帝国好了,那年号?”
“兴华啊,好是好,但还是不够响亮,嗯,就干脆叫新华吧。”李永吉笑了笑,“年号就叫新华,下一年就是新华元年,不错,不错。另外,历法方面,我们可以实行农历公历并行制度,哦,公历就是格里高利历,农历自然就是时宪历了。
公历就是按照公元纪年,农历么,就改叫黄帝历。黄帝历到时候我会给你一份,你自己对照。简单说呢,黄帝纪元=公元纪元+2697,比如今年是公元1860年,那就是黄元4557年。
不过呢,公元纪年其实更科学一点,所以我们没必要为了所谓传统而刻意给自己添烦恼,这黄帝历法就平时正式场合用,平时呢,还是玩公元吧,这就叫与国际接轨,哈哈哈。”
“……”
“哦,对了,还有国旗国歌,这些你怎么安排的?”
“国旗国歌?”李永昌愣了愣,“国歌我没听说过,但国旗我们有安排,是九爪金龙四方旗,我们预备了不少,您要不要现在看看。”
“不看不看,哎,就知道你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