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暂告段落
刘继业的文章很快就以匿名的方式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出来,引得一片热议;由于言论既不讨好立宪派、也不符合绝大部分革命党的立场,因此无数差评以翻江倒海之势涌向新民丛报,不少黑子和喷子更指责作者明为革命者实为野心家,与新民丛报对立的革命党人所办的民报更是花了不少篇幅来斥责文章的谬论。
梁启超不愧是当世品格高尚的学者,虽然内心并不赞同自己报刊所发表文章的内容,却也坚决不肯透露作者的名号。不然的话,刘继业的住宅前或许已经挤满了愤怒的人群、其本人也会被投掷无数臭鸡蛋了。
若不是刘继业对梁启超的为人有所了解,也不会选择把文章交给他去刊登了。
当然,交上去的文章只是删减版;真正的主义核心;建立一个完全公允、超脱全部阶级的国家,并通过这个国家来对社会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使得所有阶级之间利益均等和谐,最终建立理想社会却只字未提。
这些只会在自己整理出的名为《论国家》之小册子里出现。
社会矛盾需要解决,刘继业受德国拉瑟尔的思想,和俾斯麦的施政方法影响,所设想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国家来进行利益再分配、使生产力得到增加。与极端要求以一个阶级取代另一个阶级的gc社会主义不同,国家主义并不试图消灭某一阶级,而是试图通过国家手段、包括暴力和法律,促成强势、剥削的阶级将利益转让给弱势、被剥削阶级。
此种主义虽然较社会主义温和,但依然会对财产权、土地权以及社会的其他领域做出大量的改革、必然不会讨得国内保守士绅的欢心,也是刘继业并不打算将之公布于众免得遭到围攻的原因。这种主义,只能在有把握的志同道合者之间传播,目前人数仅限于张孝准、王光照和许崇智……不过刘继业深信回国后,能够集中更多的人才。
目前最后整理出来的国家主义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鉴社会主义阐述社会阶层的存在、以及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的剥削现象。第二部分是解决这一矛盾、乃至一切矛盾的办法;即建立公平、公正、保护全体阶层利益的国家。第三部分则是针对中国当前的局势,提出如何实现一个新中国的建设,如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包括如何排满复汉、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使中国避免列强的瓜分、如何在拥有自保能力后,推进社会改革、最终实现国家主义。
这其中,刘继业又设想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矛盾为********,即以排满复汉为中心思想。第二阶段、在完成民族革命后,主要矛盾为国家主义革命势力与国内其他派系的斗争。第三阶段、在建立起信奉国家主义的政府后,主要矛盾转变为与对中国有野心的列强,尤其是日本和俄国带来的外部威胁。第四阶段、在消除外部威胁后,主要矛盾将成为社会中国家为保护弱势群体而必然与强势群体发生的矛盾。
在分阶段地解决了四个主要矛盾后,第五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的主要矛盾将成为如何使国家能够确保公平公正下去……对此,刘继业还没有明确答案,只有一些笼统的思考,等待后续进一步的完善。而各个阶段中,解决各个主要矛盾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的梳理。
在没有仔细地实地调查研究之前,纯理论方面刘继业只能做到这一点。
而为何要去梁启超那里,一方面是为了刊载温和、削减版的国家主义来多争取一些同情者、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来回国在新军中发展而埋下的一个种子。
自己的野心,绝不仅仅是杨度所猜测的、当一个试图争霸天下的军阀那么简单……
不过这种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刘继业是不会与任何人分享的。在政治上业已成熟的他所透露出的任何想法和行动,都仅仅是为了其最终目标而服务。他不会为了任何人、任何事情改变心中的目的,因为正是这种理念的坚持,才让他咬牙撑住了种种困难,此刻已成为其心中无法抛下的寄托。
与梁启超会晤后,刘继业在日本的时间也进入了倒计时。
王光照与许崇智已经先行归国,孤身一人待在东京的刘继业也已经订好了九月一日从横滨出发前往上海的船票了。
在此期间,联合了几乎所有革命团体的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3日在东京赤坂区由黑龙会会首头山满提供的民宅中成立,比历史上晚了三天。会中确认孙文为总理,黄兴、宋教仁等任庶务,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初步确立了组织的方向和大纲。
刘继业也受邀参与成立大会中,亲眼目睹孙文的意气风发、革命党人的欢声跃舞,依照其与黄兴和宋教仁的约定,与无数热血沸腾的青年一并在入会证明上按下了手印,成为数百名创始会员之一。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他并未获得同盟会内的任何有价值的位置,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会员而已。对此,刘继业本人却很满意。毕竟他从未考虑过将革命的未来寄托在同盟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