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庙堂安静多了,它对于客家人,就像是祠堂一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庙堂起初并不是封建与迷信的像征,而是纪念与崇拜的神圣之地,是在战乱、灾荒年代甚至和平年代人们精神的安慰休憩之地。其实很多人也不相信烧一把香磕一个头会使命运有多大改变,但他们知道心灵能得到稍许的安慰和放松,经历颇多的客家人知道内心的平安是最重要的,因为外界的东西人都不可预测。
在远古时代,对于深居山中的客家人而言,朝代的更替、统治者为何许人也许大多数人并不晓得,但是庙堂却一年新似一年,这个说法很讽刺,却道出了客家人大多数时候与世隔绝,安然隐居的状况。
要不是战争,要不是外国侵略者大范围无情地闯入,或许他们世世代代就这样,生于山中,隐于山中,归于山中,迫不得已的迁移也是走到更深的山林中,然后重新开创一片和平宁静的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客家人逃避战乱逃避灾荒,也追求和平,追求安定团结,与世无争的生活氛围,而庙堂是他们心灵的殿堂。
也就是在这庙堂里,从七八十岁的刘公那里,林惠成和刘飞了解到许许多多有关隆城以及隆城各家族的历史。刘公19世纪70年代出生于隆城,刘氏家族原本在外省的刘庄,庄上全是刘姓,随着家族的旺盛和人口的增多,当地少人多的小村庄再也容纳不下更多的人员时,刘氏先祖不得不外迁。而刘公的先祖就迁到隆城这个地方来,因为是外来人员,在隆城并无田地和其它产业,当时庙堂的主人就派他看守庙堂,几代人均以此为业,后来因为战争和饥荒,单家独户的刘氏解放后就只剩下刘公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