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日子一天天的好过,隆城的老百姓笑了,刚刚过去的苦难就像女人生完孩子就忘记了曾经的痛苦般,不久就淡出了他们的记忆。
隆城的农业、副业以及小商业都兴活起来,人们把一些地皮比较薄而且引水不方便的田挖深改造成鱼塘,按照各家各户的人口比例设股放养鱼虾,每逢节假日或农忙完后再由各大队组织打捞,分给各家各户。同时小作坊繁荣了,街上出现了很多私人自制的生活用器,还有些小商店,满足人们日常所需,于是从满是喜悦的双眼,从日渐丰满的脸上,人们看到了隆城的变化。
学校里更是热闹了,每天最早传到大街上的就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客家人自古崇文重教,他们认为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只有拥有一定的知识,才可能成为一家的顶梁柱,即使将来走南闯北也不怕,所以再苦再累,很多父母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从小学到中学,隆城都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学生也比以往更多了,有些大学毕业回乡任教的老师,那就是老人夸口孩子羡慕的对象。林惠升、林惠民、林惠官、林惠安他们都上学了,这几个人也常常聚集成堆在一起讨论着学校里的新鲜事,背颂课文,传讲老师授予的故事,在他们看来,什么都新鲜。
同时,隆城还给曾经在困难年月不辞劳苦,勇于站在前线的林光年授予了嘉奖。其实很多人在困难过后不久就把林光年忘记了,只是看到通知时脑海里的印象又重新被记起。通知贴在街道前面一块空地的宣传栏上,围观的人很多,像以往所有的消息一样,人们一面看一面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