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以后……
小小的隆城热闹了起来,集市里小商小贩也多了,过年过节家家户户也都张灯结彩的。而庙堂里灯火依旧闪烁,钟声依旧每日响起,虽然有些人已经戴上了手表,但古老的钟声依然是这个古镇里熟悉的声音,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简单而长久。
看守庙堂的依然是那个见人就呵呵笑的慈祥和蔼的刘公,他一点都没变,在观音菩萨的保佑下也不因流失的岁月而老去,仍旧红光满面的。人们从有印象起刘公似乎就一直着看守庙,而如今,他人变得清静多了,还有有种与世无争的神态。
半个多月前,庙堂里还来了个十岁左右帮他撞钟的男孩,据说是他远方族弟的儿子,叫刘飞,开始人们看到他旁边坐了个小孩,觉得奇怪,但常常笑呵呵并和蔼可亲的刘公很快就让人们接受了这个孩子。
戏台除了在过年过节舞狮、舞龙或十八罗汉游街时热闹一番外,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没有人再到上面唱戏甚或比武,它原本是一个节气里庆祝丰收和唱戏比武的舞台,如今却成了墟日里小商小贩摆摊的场地。
客家人崇文重教,他们不仅把原来庙堂旁边的学校扩大再建,还筑起了围墙,栽树木种花,修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隆城小学大门,在上方挂牌刻字,同时为方便本地孩子上中学,隆城在城东也办起了自己的中学。
隆城做为一个小镇,街道中心虽有自己的公告栏,但以前要召集街上人开个会什么的大多在庙堂里进行,这几年在东城兴建了政府机构,一排整整齐齐的办公室是高镇长和各村村长们开会和出示通告的地方。镇政府斜对面不远处是一个粮所,粮所是隆城最大的单位,不仅销售粮油面粉,也自制干面条等各种日用食品,每年夏收后各家各户按人口和土地拥有量自觉的来到这里纳税,有时候纳税的人队排到马路上来,比较远的村民即使来得很早,还是会排到晚上,而此时粮所就会开通绿色通道,工作人员通宵值班,收取纳税粮。
除此之外,隆城的邮局、派出所、电影院等都得到了修整扩大。城南有一条古老的小河,叫隆城呵,自东向西从田野间缓缓流过,人们每年都兴修水利,把河道拓宽,把比较平坦的地方修成大水池,方便没有打井的人们挑水洗衣洗菜,同时发展副业,街上每个区都拥有自己的鱼塘,可以放养鱼虾及禽类等。
生活在隆城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才几年时间,隆城从一个土里土气的小山村转眼就变成了一个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小镇。各地村民还像以往一样每隔两天到隆城赶集,人数之多,前所未有。附近的客家人、少数民族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隆城上学,从小学四年级起,便有住宿安排,方便家远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