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不是过家家,除了像道衍那样的狂人十分热衷于此,基本有文化的都不愿意干,朱棣被逼无奈走上了这条道路,倒也心知肚明眼前的情况,对下面是要交代清楚的,成功以后有什么好处,出了事有什么抚恤,毕竟大家提着脑袋跟你干,你不先把条件谈好是不行的,不过基于朱棣早有准备,加上袁廷玉一帮人事前宣扬过,朱棣倒是也很有市场,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跟着王爷,像葛诚那样不服从命令的,也就落个祭旗的下场。
道衍很激动,他实在等这天太久了,从当初遇见陈文静到现在,整整过去十几年,他心里坚信燕王一定是真命天子,陈文静不会骗他,袁廷玉也不会看错,现在他要一展身手,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了,不过眼前第一件事就是把造反的理由明示天下。
朱允炆知道四叔反了,此时他还有点儿晕乎乎的,毕竟此前自己一直弄的不错,没有哪个藩王敢跟朝廷叫板,虽然他也清楚早晚会有这么一天,不过突然发生了,仍然叫他有些失神,不过其中还有那么一点儿兴奋,既然该来的总是要来,那就开始吧!
不过朱允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他竟然收到四叔的奏折,其中列数黄子澄、齐泰的罪状,竟然叫他把这些人交出来,否则就要“靖难”,真是岂有此理,你造反还有理了,黄子澄看到这份奏折也有些慌神,毕竟有些事都是自己搞出来的,若朱允炆真的被朱棣说动,恐怕就要赔上自己的小命了,好在朱允炆早对朱棣有间隙,倒是立刻就命令齐泰派兵前去镇压。
朱棣虽然占了北平,可附近还都是朱允炆的军队,若是等到对方缓过神来,恐怕连北平都没出去,就被人灭了,朱棣见动员完毕,倒是立刻就亲率大军前去怀来,先把周边肃清。
当初朱允炆派来领军的将领虽然被朱棣杀了两个,可还有一个逃了出来,他到了怀来才反应过来,若是就这么回去,皇上必不会轻饶了他,于是他整顿聚集于此的士兵,倒是打算趁朱棣立足未稳时给他一下,不过毕竟人都是北平跑出来的,虽然不想跟着燕王造反,让他们跟一个王爷打仗还是有些心理负担的,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四处宣扬朱棣已经把他们在北平的家人都杀了,这才鼓动起他们的怒火来,势要跟燕王决一死战。
此计虽好,可他忘了这里也是有燕王暗间的,朱棣听到消息,自然不会跟他们硬碰,于是两军交锋,没等动手,双方就先打起了招呼,一喊就发现对方军营就是自己的家人,谎言立马拆穿,于是没等打起来,驻守怀来的军队就一哄而散,朱棣没费什么功夫,就把对方又赶跑了,那个撒谎的将领也被抓住,朱棣本来还想显示一下仁慈,可惜对方不领情,也只能祭旗了。
朱允炆这下慌神了,大军还没出发,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而此时当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都已经被屠戮一空,算来算去也只有耿炳文一个了,不过此时也不是挑选的时候,倒是立刻就抽调大军,奔赴前线。
耿炳文仓促出征,倒也不敢大意,他素来以防守著称,这也是朱元璋留下他的原因,加上大军集结需要时间,倒是没有先对朱棣出手,而且当初朱允炆亲自送耿炳文出征之时,竟然下令“勿伤吾叔”,这实在让这员老将费解,跟人打仗还不能伤了对方主帅,真不知道他脑袋在想什么,不过皇帝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耿炳文八月到了真定,便派遣徐凯、潘忠驻守河间和莫州,又派先锋杨松进驻雄县,摆出防御阵势稳扎稳打,等待大军集结,对朱棣进行雷霆一击。
朱棣毕竟不是朱允炆,他在北平这些年就是跟北元打仗的,他很清楚耿炳文的心思,若是等到他布置妥当,恐怕自己也只有投降一途了,朱棣见对方摆开阵势,便叫张玉前去打探,等待消息。
好在朱棣早有准备,周边地区都有他的暗探,张玉得了消息,回来便道,
“王爷,他们军纪涣散,实在不堪一击,我愿自领一军,前去破敌。”
朱棣倒是没有怀疑张玉的话,毕竟自己这员大将自己清楚,不过要破对方就要打个狠的,便跟手下众将商议,派了朱能前去援兵必经之处设伏,亲自带兵往雄县去了。
毕竟自己底子薄,朱棣可不打算跟对方明着来,恰好时值中秋,朱棣便趁夜色袭击了雄县,果然城中的明军都喝得大醉,直到朱棣的人攻进城内,杨松才组织人手反抗起来,派人前去求援。
潘忠得到消息,立刻率军赶来支援,只要杨松能拖住朱棣,恐怕朱棣就要进京吃牢饭了,可惜朱棣不是小白,潘忠走到半路,就被夜色中杀出一支人马打的首尾不顾,却是埋伏于此的朱能。
耿炳文没料到朱棣这么快就动手了,而且一下就把他的布置打乱,这下耿炳文更加不敢大意,朱棣虽然暂时小胜,可毕竟对方还有三十万大军,只要耿炳文不出什么差错,朱棣也没有办法一口吃掉对方,此时耿炳文军中部将张保却前来报信,说耿炳文军队分散,部队并未齐集,现下也不过只有十万人,若是燕王分散攻击,必可胜利。
朱棣没有怀疑张保的话,不是他心胸广阔,而是他根本就清楚对方的底细,他的钱不是白花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