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就过了几年,这期间一切都很平静,黄子澄也回到了京城守在朱允炆身边,燕王朱棣见自己依然没有回到京城的希望,也只能和道衍加紧进行自己的计划,不过这时朱高炽却传出了好消息,世子妃有喜了,不论这个孩子是怎么有的,反正朱棣是放了心,马三保把这个消息传回岛上,徐子明也是大喜,纤依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自己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叫她有些郁闷,找来岛上的大夫又说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时候不到,徐子明也安慰她不要着急,倒是没想过是自己身体的原因。
柳吟风在京里按照燕王的意思拉拢了很多宫中太监,加上朱允炆向来厌恶他们,这批人倒是很快就纷纷投到了燕王手下,以至于宫中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到北平,罗俭依旧期望着皇上能重新重用锦衣卫,可惜开国那些重臣死的死,杀的杀,倒是没有能威胁到朱允炆皇位的人了,朱元璋也打算把这个恩赐留给皇孙,倒是没有对罗俭的期待做过回应,而朱允炆经过几次试探,也知道罗俭并不打算依附自己,倒是把心思都放在朝廷上,此时柳吟风在锦衣卫就算个摆设,基本都不去衙门了,罗俭也懒得管他,只不过李景隆倒是跟柳吟风走得很近,徐增寿虽然娶妻生子,不过偶尔也会问问柳吟风纤依的情况,而远在南边的张宗正,也在等待一个时机。
石中天的下落终究没有线索,沈万三也只能跟纤依说了,不过事情过去这么久,纤依也没有办法,只能让人继续打探,希望外公还活着,这期间弗兰克带了大量的船舰过来,纤依组织了一批人,都交给了李非,不过田光多寿仍然控制着东瀛至大明沿海一带,纤依倒是不打算让李非去争什么,只是让他训练好人员,保证附近的安全,这几年弗兰克那边也有其余国家陆续派了船来,不过没等到苏门答腊,就被陈祖义的人马给收拾掉了,也只能望洋兴叹,捡些弗兰克和罗宾的残羹冷炙。
徐子明当初没法回答道衍的问题,只能叫柳吟风带话回去,说是时机未到,道衍也知道就算袁廷玉见过朱元璋,也未必能说出来他几时死,只能专心做自己的事,而张紫馨也被张宗正派人接了回去,纤依怕她发现太多,倒也没有阻止,加上徐子明对张紫馨突然冷淡,也让张紫馨没了兴致,就跟人回去了。
转眼就到了洪武三十一年,朱高炽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朱棣大喜,而此时京城宫里也传来消息,说皇上病重,很多事都交由朱允炆打理,朱棣知道此时若是能回京,倒是大有希望,可惜皇上严令各地藩王不得进京,朱棣虽然着急,也无计可施,只要朱元璋突然驾崩,朱允炆宣布即位,那自己就只有一条路好走了,为了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朱棣便叫柳吟风留意宫中动静,不过毕竟两地相隔太远,就算消息传回来恐怕也来不及赶去了,到时仍然是朱允炆占据先机。
宫里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徐子明的耳目,虽然他不知道朱元璋具体驾崩的时间,不过按照这位劳动模范的干劲,若不是逼到真的不能动了,肯定不会把国事交给朱允炆的,徐子明心里清楚若真是朱允炆坐了皇位,朱棣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那是必将天下大乱,可惜自己又没法劝朱元璋改立朱棣,只能跟纤依说时候差不多了,他也知道就算燕王进京,恐怕也没多大用,毕竟只要朱元璋不开口,那朱允炆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果能发生宫变倒是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小,便和纤依研究有没有可行性。
纤依冷笑,
“你就书呆子一个,燕王此时用什么借口回京,只要朱元璋还在一天,他就没有机会,若真是朱元璋驾崩了,恐怕燕王得到消息赶回去也晚了,若你真想为百姓做些事,就好好积蓄力量,到时助燕王早日夺权,也好让百姓少受些苦。”
徐子明叹气道,
“我也清楚,不过是不甘心罢了,真希望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用有这些烦恼。”
纤依道,
“我知道你是好心,不过该做的咱们都已经做了,你也不要太自责了,北平到京城一路上咱们都安插了眼线,想必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可以给燕王报个信,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徐子明道,
“外公的下落也一点儿消息没有,都是我的错,当初真不应该带你回京。”
纤依安慰他道,
“这是劫数,怨不得你,只不过我肚子不争气,这么多年都没有动静,现在连世子都有了,你说是不是我有什么毛病啊?”
徐子明道,
“你别想那么多,父母那我会应付,孩子早晚会有的。”
纤依道,
“柳吟风有信来说,朱允炆已经放弃了罗俭,叫他盯着锦衣卫,问咱们接下来如何打算?”
徐子明道,
“还是先不要轻举妄动了,不然发现他是我们的人,很危险。”
纤依揶揄道,
“当初我要是不出现,你是不是就跟他了,老实交代,为什么他对你这么好。”
徐子明尴尬道,
“我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不过我知道自己是你那一刻,倒是有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