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小李广何灌
接到高仙芝的命令,何灌已经趁乱逃出了怛萝丝城。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他根本没有地方隐藏自己的身形。于是他的身后,不可避免的跟上了一大群尾巴。弓箭就像是雨点一样从他的背后追了上来。
这要是放在从前,他难免就要降低马速,然后在马背上做出多个机动动作。但是有了橡胶材料的内衬之后,即便是盔甲被射穿,只要不是在近距离遭受的重创,基本上是不会伤及皮肉的。
当然像早上那样,遇到哈萨克汗国士兵的近距离打击,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面积伤亡。这应该是西线战场开展以来,大越帝国的军队遭受的最严重的损失。
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那也只能说主帅对对方实力的估计并不到位。战争开始的过于仓促,以至于很多将领对于眼前这个国家的真正实力都没有基本面的了解。控扼疆土几百万平方公里,怎么也会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当年的匈奴才多大地方,都敢号称百万,实际也不会低于五十万。他何灌所熟悉的大辽帝国,即便到了帝国衰败的最后关头,也可以倾起七十万重兵,跟女真人作最后的搏斗。
委实不该认为,哈萨克汗国只有这区区的十五万骑兵。但是这能归罪于谁呢?难道将帅们不知道在开战之前了解一下敌人的情况吗?他们恐怕都会条件反射一样去做这些事情。但是皇帝急于扩张的心思,没有给他们时间这么做。
不过不管怎么说,怛罗斯城还没有陷落。整场战役的胜利,还没有离开他们的手心。至少,何灌对李嗣业还是抱有极大信心的。只不过,他对自己能不能活着见到李嗣业不太抱有信心。
按照常理来讲,高仙芝和李嗣业完全可以通过无线通讯装置取得联系,也跟就没有必要排他这个使者出来。但是。相关人才在十七世纪极度缺乏。刚刚加入的土著士兵,文化层次普遍趋近于零,这让无线电培训的负责人非常苦恼。为数不多的几个天才,也都被皇帝们的宠臣抢走了。就像是李嗣业这样的,也都只有抢不到的命运。
倒是郭侃那厮,仗着皇帝的宠信,抢在黄道十二宫的大将军前面,拉走了好几名通讯兵。当时他吵着嚷着说那是圣旨,所以也没人敢拦着他,不过内阁里的记录却表明。相关圣旨的下达时间,充分证明拿分圣旨是后来补发的。
不过能让皇帝出来擦屁股,也算是郭侃那厮的本事了。
“噗”的一声,又有一只羽箭插进了自己的后背,后面追赶他的士兵立刻发出一声声欢呼。但是,看到他仍旧继续趴在马背上的时候,他们的欢呼立刻变成了泄气。这种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只不过哈萨克骑兵们,压根就没有放弃继续追击的意思。
再这样下去,何灌认为他肯定不能逃脱敌人的坠机。因为坐下的马匹已经出现了疲劳的痕迹。而对方因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几乎每个人都带了三匹马。所以现在他们依旧可以保持较快的速度。
何灌现在迫切的需要获得喘息之机。长时间呆在马上,他人也受不了。毕竟不是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人。加上宋朝普遍缺马,他上辈子作为一名北宋将领。能够得到练马的机会虽然依托于社会地位而显得并不少见,但是横向比较各个朝代的话,那还是相当之少的。
这时候,属于何灌的机会来了。
不远处。一条清澈的河流静静地躺在草原之上,周围深深的芦苇丛,给他创造了很好的藏身之处。
但是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干掉距离自己最近的一批追兵,这样才能赢得躲藏起来的时间。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也算不上是一件难事。在马上可能有困难,但是下了马,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之前的追击过程当中,他之所以不选择下马作战,是因为追兵的后面还有追兵。他停下来就是缩短了后续追兵的距离。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他身后就是很好的藏身之处。
于是,哈萨克骑兵们惊讶的发现,他们的猎物竟然停了下来。自幼在草原上追逐的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猎物敢在他们的追击之下,停下逃命的脚步。即便是身负重伤,也会失去最后的力气继续逃亡才是正理。
然而,这只猎物不但停下了逃命的脚步,还向猎人们露出了他的爪牙。
何灌取弓在手,虽然他没有王舜臣那般连珠箭的手艺,但是,王舜臣的准头,恐怕在他面前还是拿不上台面的。
弓箭,最为最早的远程打击武器,历来最常见的就只有两种使用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王舜臣那种,在短时间内射出足够多的箭支,让敌人难以招架。但这一种毕竟不是多数,更多的人则是像何灌这般,追求每一支箭的力道和精准。虽然王舜臣眉间插花的本事,也不能说他的弓箭就没有准头,但是何灌的本事,更具有何灌的特点。
只见他取箭在手,弓拉满月,“嗡”的一声,离弦弓箭转瞬之间飞出,闪亮的箭头泛着不远处的水光,清澈而又冰冷。“噗”的一声就钻进了一名骑兵的身体。然而这还没有结束。那根箭又钻出了那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