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那天父亲提着剑要冲去大都督家已经过了三天了,想到这件事阿珏简直哭笑不得。
你不能想象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知道从哪里扛了一把剑过来,撩起衣摆不管不顾的就要往外冲,他不仅大骂陈依依,连大都督都一句接一句的骂了起来,吓得刘叔赶紧堵了他的嘴。
一屋子兵荒马乱的,大家既担心父亲伤了自己又怕直接过去抢害的父亲丢面子,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等到她和三哥几人一起赶到月亮湾的时候,就见父亲抱着剑坐在那喘气。
三哥二话不说上前,也不知道怎么做的,一下子就把剑拿了回来,那剑还是有剑鞘的,三哥特别鄙夷的说:“就拿了一把剑还气喘吁吁的,你怎么好意思要找人家大都督拼命?好歹人家大都督还是马背上的英雄呢!”
澹台光耀被澹台放气的快要翻白眼了,还是阿珏赶紧叫人倒了茶过来,一边给他拍背一边给三哥使眼色,父亲年纪大了跑两步就累人之常情!三哥一点都不知道体贴,怪不得父亲老想打他!
想到这里阿珏不禁叹了口气,据说父亲罢课了,说是大都督不给个说法就不去学校,这哪还得了?
自从父亲当年以那首写给母亲的情诗:“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出名后,每每就有人对他吹捧、阿谀奉承,再加上后来父亲写出了《华夏文化简史》、《论汉语言文学的美好》等等书籍,这些虚名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什么请澹台先生参加孩子的满月礼为孩子命名啦,儿子学问上清澹台先生指点一二啦……此类事情举不胜举,但父亲就是个一心做学问的酸书生,哪能理会这些事情。
曾经有人读了一个叫仓央嘉措的喇嘛的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就说父亲是仿着人家达赖喇嘛的诗写的。
三个哥哥别看平日里都对父亲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但对父亲的学问却是没二话。二哥直接跟那人说:“等你自己也仿一首诗出来再说澹台先生吧!”
今天小昭昭放学早,父亲又在家,索性说是要教小昭昭念书,对于这点大家都乐见其成,因此对于听说堂姐过来的事情,她也懒得理会。
那天惊马的事情她有听说过,堂姐觉得马镫断了给她一个教训,没关系;陈依依想给她来个下马威,觉得让她狼狈一下也没关系。
但是,两个没关系加起来就成了大大的有关系了!差点要了她的小命!她又不是圣人。再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她还没有圣人到这种别人打我一把我仍然一声不吭的地步地步!
“爷爷今天给你讲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澹台光耀清清嗓子娓娓道来,阿珏也不由的好奇的竖起了耳朵。
“从前啊!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母亲去世了,就剩下一对父子。那父亲觉得儿子没有母亲,很对不住他,于是对他百般纵容、千般宠溺!”
澹台昭补充:“就像爹地疼我一样吗?”
澹台光耀愣了一下道:“差不多!”继续说:“等到孩子长大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变得既骄纵又任性,什么事情都和他对着干,每天惹是生非,他今天去西家道歉,明天去东家赔礼……”
“爷爷是在说三叔吗?”
“你到底还听不听故事?”澹台光耀恼羞成怒的说。
阿珏在一旁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澹台光耀立即对她怒目而视。阿珏装作认真看书的模样,赶紧把头扭到亭子另一边去了。
只听澹台光耀继续说道:“他的父亲让他去砍柴他一定会去河里摸鱼;叫他去写字他就去练武。终于有一天儿子的父亲不行了。快要死掉了!”澹台光耀低头见小孙子目不转睛的看着他,显然不明白死是什么意思。就用他能理解的话说:“就是你们艾米丽老师说的,快去见上帝了!”
果然见澹台昭说:“噢!我知道了!他要去天堂了!然后呢!”
“他死之前觉得儿子既然总是忤逆他,那么他死了之后肯定不会照着他的意思安葬他,一定会与他唱反调的。”澹台光耀摸摸小孙子的头发,很温和地说。
“他想自己死后葬在山顶,到时候长眠地下也可以看着家乡的风景,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后你把我葬在海边吧!’终于闭眼安心去了。”
“那儿子真的把父亲葬在海边了?”连阿珏也好奇的放下书听父亲的故事听得入神。
“没有,父亲死后,那儿子想到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关心他的人了,再也没有人会挂念他了,非常后悔以前总是和父亲对着干,于是就按照父亲的心愿把父亲葬在了海边。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