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情缘菜九段版
2093次点击
8个回复
菜九段于2014-1-312:40:56发布在凯迪社区>原创文学
(留下真情从头说)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78级私记
菜九段供稿
2013。12。31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78级入学35年聚会主办者要求我们这些聚会者都写点30多年的感怀,菜九不是班干,没有全局性的视角,一时间为找不到动笔的切入点而犯难。后来,三班新鲜出炉的美女班长沈津湛同学又亲自出马给菜九下单,让我随便写,这倒符合我的一贯脾胃。那我就随便写,各位同学就对付着随便看。
接了沈班长的单,不妨就从沈班长写起。当年的沈班长是个单薄而清纯可爱的小女生,三十多年过去,仍然保留了绝大多数当年的丰采。奇怪的是,大学五年,从来没有听说有谁动她的歪脑筋。不知她有什么气场,让同年级粗人望而却步。可能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大观园的仆人生怕讲话的风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沈班长毕业后留校教授黄帝内经,一想到我们的沈班长要在课堂上讲两千年前的古话,菜九就忍不住要替她捏把汗。她那个娇滴滴的小模样,与黄帝内经真是一点也不搭嘛,能镇得住那些顽劣学生吗?菜九与沈班长什么故事也没有,印象中在校期间,连基本的搭讪也没有过。像这样没由来地替佳人担忧,大概就是同学间的情感吧。
三十五年前,一百多个大男大女、少男少女聚集到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被分成三个班——三班、四班、五班,每个班五十几人。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又分成了三个小家庭。这些来自工厂、机关、农村、学校、医院的同学,年纪最大与最小差十六岁,将在大家庭、小家庭里一起共同度过近五年的时光。有道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且不说这个大家庭里确实孵化出了好几对夫妇,单说能在一个氛围**同生活五年,就是一个天大的缘分。我以为同学们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家庭的氛围。比如,徐祖传同学每次来南京,都要招集在宁同学一起吃饭喝酒;胡世杰太太,能叫出我们三班这个小家庭一多半同学的名字;孙建新太太见我们这些同学如见亲人,她有个名言,同学三代亲。菜九就是这种亲情的最大受益者。当年我女儿要上淮北的研究生,我一通电话拨过去,刘敏同学,孙建新同学就忙开了,校长、招生办主任、系主任完全搞定,读研之事就一路绿灯了。
在亲情方面,菜九做的是比较差劲的,记得在校最后阶段,因为所谓的待人处事的是非,而对一些同学的行为不认可,造成了一些要好关系疏远,最终后悔莫及,感觉很受伤。自作自受嘛,又能怪着谁?因为受过伤,菜九也学乖了,什么理不理的,损害同学情的理,到一边歇着去。日后吴润东同学的家里起了纠纷,很苦恼的老吴给菜九来信诉苦,我在第一时间写信表态,无条件站在吴兄这边。菜九与吴大嫂也很熟,但没有吴老哥,哪有吴大嫂呢。所以菜九一点也不关心其中有什么是非曲直,只管站在情的一边。这并非菜九是个不讲理的人,实在是因为所谓的理,与同学间存在的情相比,显得过于虚无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个意思就是,一个情字,就可以让人完全不讲理。同学之情,或者亦可归属到这类情里面。那么,连老天爷都搞不定的情事,我等凡人难过情字关,可以理解,必须理解啊。
在校期间,菜九就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小家庭里而感到庆幸,曾经天真地想过,如果在别的学校上学,可能就不会遇到这样好的同学。后来渐渐悟到,好同学可能各处都会有,难得的是机缘。感觉中,同学相处亲如家人的情况非常普遍。印象最深的是张建国、陈明俊、武士明同学,在校就像一个人,整天形影不离,即使是太极拳补考时的丑态都是一模一样。在校期间他们造成最大影响的,大概是他们的散步温习法,因为效果很好,越来越多的同学包括菜九,也走出教室,进行散步复习。每到天黑,六安路上满是我们这一届散步复习的同学,可能都成为合肥一景了。记得毕业后张建国同学到菜九老家当涂县的某部队医院进修皮肤科,结束时另二位专程来接,在菜九家过夜,半夜里,陈明俊同学非要挤到我和张建国的床上睡,声称三个同学睡一张床,今后也不可能会有。恭喜陈明俊同学,你创造了历史。
好像有个很流行的说法,论同学感情,是小学最深,中学次之,大学最差。我的感觉正好相反,我们这些大学同学才是最要好的,关系最铁的。当然,菜九的感觉未必能作数,更可能我们学校的情况是个例外。何以如此?因为那是个特殊的年代,除了从中学直接进入大学的同学,多数同学都经过了二次高考,相当于劫后余生,虽然其中的一些老三届同学当时已不年轻了,为了改变命运,夺回被耽误的青春,大家迸发了极大的热忱,焕发了冲天干劲,与命运搏斗,最终胜而出之。而那个因拼命而迸发的热情,其余热顺势延续贯穿了大学的五年。用当年的话来说,那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