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两汉往事>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1 / 2)

晁错一死,刘启当即召见了两个人——袁盎和刘通。并且派给他们了个好差事——向吴王宣诏。宣召内容也很容易想到:袁盎十几天前劝皇帝砍掉晁错的那段话。既然你认为砍了晁错,刘濞就会安生。现在晁错死了,接下来的活就由你去干吧。

对于这趟差事,倒在袁盎的预料之中,毕竟话是他自己说的,事情理所当然地也由自己去干。虽然心中犯嘀咕,但没有理由拒绝,总不至于跑到皇帝跟前呵呵一笑,说我是在和你开玩笑的吧?

可刘通一听要让他出差,当场就懵了。刘濞已经闹的不得了了,目前已和梁王刘武接上了火,很多人跑都跑不出来,自己却要找人家聊天,这不是“肉包子打狗”是什么?

因此,刘通很不情愿去。纠结半天后,终于开口了,“此举……”

他本想说完全是一趟闲花钱差使,没这个必要。可话还没出口,就被身旁的袁盎拉了一下。刘通连忙抬头,却和皇帝冰冷的眼神对个正着,心头一颤,连忙改口道:“臣恐德薄才疏,有辱使命。”

刘启满面寒霜地把他俩狞视半天,冷冷地说道:“一个宗正,一个太常,你们不去,谁去?”

没等刘通回过神来,袁盎早已爬在了地上,“臣领旨。”

刘通也只好无奈地跪下磕了磕头。

出宫后,刘通拉住袁盎。“为何不让我说话?”

“为何要说话?”

“此举能成?”

袁盎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东边,“晁错的血还没干呢。”

刘通瞪了他一眼。舔了舔嘴皮,说道:“只好如此了。”心中却在暗想:这他妈都是一群啥人,我招谁惹谁了,先是晁错欺负,现又让袁盎捏弄,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虽然刘通一万个不愿意,可皇帝把差事硬塞给了他。没办法,去吧。

按照刘通的想法。最好磨蹭几天再动身,晚走一天就多活一天。而袁盎却拽住他,指了指皇宫,然后低声说道:“走得越早越安全。”

刘通不解地看着他。先是摇了摇头,后又点了点头。

就这样,两人背负艰巨的任务,一路向东,开始进发了。

事实上,刘启并没把所有筹码压在袁盎和刘通身上,早在二十天前,已派了一拨人已先行出发了。这一拨的带头大哥是周亚夫和窦婴,人数比较多——军十余万。

周亚夫首步目的地是洛阳。这是他所提方略的第一步。

在地图上,长安和洛阳之间的距离虽然不太远,可在秦汉时期。要从长安至洛阳,还是需要费一番周折的。常规道路有这么一条:走华山北麓,出潼关,经崤山北麓,出函谷关,过谷水。才到洛阳。虽然七扭八歪,可在当时已算是直道了。

但这条路有个弊端——意图明显。周亚夫只要敢兵出潼关。刘濞无需动脑就知道他要干什么。而刘濞自己的目的地也恰恰是洛阳。如此一来,刘濞很可能会绕过梁国,进军荥阳。周亚夫的盘算就可能被打乱。这,是周亚夫不愿意看到的。

就在周亚夫途径霸上之时,一个叫赵涉的人建议,向南绕道,走蓝图、出武关,兜个大圈,既可迷惑刘濞,也可避免在半路上与叛军“偶遇”,还能尽快掌控荥阳。

周亚夫点了点头,放弃了自己最初的行军路线,开始七扭八歪地“瞎”跑一气。

实际上,周亚夫是应该感谢刘濞的。

我在前边提到过,刘濞在发兵前,有个叫田禄伯的人曾建议走水路,沿长江、淮河而上,快速推进,兵出武关。而刘濞摇了摇头,否决了这条建议。可事实上,如果刘濞真的按这个套路出牌,也许周亚夫还需要在半路耽搁一段时间。打仗,就是打时间差,那个田禄伯若真能拖住周亚夫,说不定刘濞还真能干出一番成绩。

当然,这只不过都是些假设而已。因为打仗这种事情,最终结局定性前,任何一种假设似乎都可以成立。

刘濞放弃了这条路线,而恰恰是周亚夫的选择。真是一种讽刺。

事实情况也确如赵涉所料。闻得周亚夫准备兵出武关,刘濞微微一笑,下了道军令:全速推进,灭掉梁国。

刘濞之所以会如此嚣张,是有背景资料的。

前段时间,朝廷里忙着研究对策,无暇顾及刘濞等人。如此一来,这些人顺风顺风,成绩斐然。刘濞力克淮南三国,渡过淮河;楚王刘戊也攻破荆壁,乘胜前进,锐不可当。

眼看吴楚大军已推进到梁国地盘,梁王刘武不乐意了,派六路大军前往堵截,结果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如此一来,刘武也傻脸了。不得已,把各路大军全部集结,龟缩睢阳一代(梁国都城),准备凭城一战。

刘武成了个靶子,被吴楚联军挤压在睢阳,疲于招架。不乘此良机一举灭掉梁国,更待何时?因此,刘濞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刘武的身上。

刘濞催动大军,把睢阳成围得结结实实后,周亚夫出关了。

这位老兄没有继续南下,来和吴楚联军正面交锋,反而杀了个回马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