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两汉往事> 第十四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1 / 2)

进宫,如果算是窦漪房命运的一次转折的话,那紧接着发生的这件事,更算是他命运的转机。

世事就是如此,看似很悲惨、很痛苦的事情,却可能蕴藏着意料不到的机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说,只要不到油尽灯枯、山穷水尽,就不要轻言放弃。

刘盈驾崩后,吕雉称制天下。为便于照顾(实际是监控)诸侯王们日常起居,吕雉颇为认真的挑选了一些宫女遣送出宫,赏赐给诸侯王。吕雉这一次处世很公平,生怕厚此薄彼,让哪个诸侯王心里不舒服,因此,每个人得五个宫女,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在遣送名单中就有“窦漪房”这三个字。

窦漪房得到这个消息后,着实高兴了一阵。她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她认为这是返回乡的一个机会。

窦漪房老家在清河,清河离赵国很近。赵国,成了窦漪房理想的目的地。

虽然她很想去赵国,可不见得吕雉会配合。吕雉是什么性格,窦漪房很清楚。吕雉疑心很重,还喜欢和别人唱反调,你说东,她偏要西。和她这种人打交道,求情说好话不见得好使,更别指望给她提要求了。

吕雉很难共事,那窦漪房去赵国就可能有一些变数。不过窦漪房在宫里这几年也不是白混的,她很快找到了个突破口。

窦漪房找到的突破口是一名宦官。这个宦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甚至连名字没能留下来。但这个人却在派遣宫女这件事上很关键,因为这件事是由他主持。说白了,就是由他确定名单、确定地点、确定时间,报给吕雉签字盖章,然后执行。

突破找到口后,窦漪房立马行动了起来,拿出所有积蓄,给宦官送了过去,然后请求他把自己遣发赵国。

宦官答应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既创收又落人情,没道理不答应。

据史料记载,这位老兄不知是怎么搞的,莫名其妙地倒腾几天后,竟然把窦宫女的请求给忘记了,甚至把“窦漪房”三个字放在了去代国的名单里。

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位老兄并没有忘,只是嫌窦漪房送来的礼金太少了。

在当时,代国和赵国不可同日而语。赵国处于中原腹地,还近临都城长安,不说富甲天下,也算是殷实之地,最起码比较安定。可代国就相差很远了,北处蛮荒之地,穷且不说,还时不时有匈奴人跑来抢劫。没道理舍本逐末,跑去和匈奴人打游击。

因此,在名单下发前,肯定有不少人向宦官送礼。送礼的名目有很多,关键一项就是不愿意去代国。

宦官收了礼却不办事,还把她安排到了鸟不拉屎的代国,你说不是嫌礼金少是什么?

名单下发后,窦漪房傻脸了。然而,吕雉已经签了字、盖了章,纵然她有一百个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随后就是不停哭,不停的骂,把宦官祖宗十八代诅咒了个遍,拖着拽着不愿意动身。直到吕雉把她叫过去臭骂一顿后,方才登程。

此时的窦漪房是痛苦的。然而,如果她晓得随后将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可能她会笑出声来。

因为此时的赵王是刘友。刘友我在前边介绍过,这位仁兄是被活活饿死的。窦漪房要真的去了赵国,相信我这本书里绝不会提到这个人。

赵国富裕安定,但性命不见得能保;代国穷乱,并且强盗土匪频繁出没,但能够活命。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但所有这些,是随后发生的事情,此时的窦漪房没心情去探讨这些东西。她现在所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走路,二是哭闹,三是骂人。就这样,她边走边哭边骂人,迤逦而行,抵达代国。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代国,她实现了完美的转身。

之所以会收到如此效果,关键因素在刘恒身上。因为刘恒看中了她,成为一位“美人”,并对她宠爱有加。

况且刘恒不太**(相对而言),身边的女人不算太多,乌七八糟的事情也少的可怜。随后,窦漪房先后生下一女二男,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一个被赶出来的宫女能有如此结局,该满足了。

更夸张的是,在这几年中,刘恒原来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先后病死。水涨船高,窦漪房的位置和身价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时的窦漪房是满足的。一个民女混到这种地步,知足了。她和刘恒一样,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求吕雉别找他们的麻烦,最好匈奴人也别来串门。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足矣。

事实上,刘恒能逃过吕雉的魔掌,也与窦漪房不无关系。因为她是吕雉派过来的,明面上是来伺候刘恒的日常起居,实际上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监督代王。

前边提到过,刘友、刘恢就栽在这些人手上。也就是说,吕雉所收到的消息只有一个:代王忠孝。应该说,这个消息是客观的,也是实用的。刘恒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与这个消息不无关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然而这句话用在刘恒和窦漪房身上,一点也不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