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也真不是盖的,拖着知天命的年龄,不辞辛劳地忙活一晚,薄姬怀孕了。
这俩人办事效率让人佩服。
按理说,薄姬能得幸皇帝,并且还怀了龙种,日子应该会好过一些。
但事实并非如此。
刘邦根本没把她放在心中,度过那一晚后,刘邦再也没有找她,似乎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
而与此同时,吕雉却正瞪着两眼,注视着刘邦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女人方面。因此,吕雉偷机摸空刁难一下薄姬。不过还好,毕竟吕雉当时的主要对手是戚姬,也没把老实本分的薄姬怎么样。
虽然日子不算舒心,但对薄姬来说,已算是有很大改观,毕竟有了个名分,有了个单身宿舍,并且还不干体力活,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
高祖五年,薄姬诞下一子——刘恒。
薄姬是一个与世无争、谨小慎微的人,如果这辈子没遇到刘邦,也许她将会默默无闻的织一辈子布。现在,有了儿子,知足了。接下来,那就安心守活寡吧。孤寂的薄姬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地僻处掖庭一角,抚养着刘恒。
更加幸运的是,刘恒的性格极像老娘,安静老实,从不惹事。这些都将帮助她们娘俩渡过随后的难关。
但她娘俩愈是如此,刘邦却愈是反感。一个老实的刘盈已经让刘老大烦不胜烦,现又多了一个“不争气”的刘恒,自然不会太爽心。
因此,刘邦灭掉陈豨后,适时地把刘恒封为代王。
代地是个什么状况,我在前边是提到过的。在西汉初年,这算得上是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沟深风大,匈奴人时不时还会跑来串门,顺手牵羊抢点日常生活用品。在当时,如果哪位仁兄被安排到此地,基本上等同于发配。记得那个叫韩王信的人,在这里没落户几天就痛苦地投奔了匈奴。
八岁的刘恒有幸被封到这么个地方,可见他在老爹心目中的位置。
但这娘俩的行为,却博得了吕雉的一些好感。甚至在更多时候,吕雉产生了一些同命相怜的感觉。当然,这并不代表吕雉会对薄姬多么友善,但这对薄姬娘俩随后的命运而言,已经足够了。
写到此,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
前边把许负相面的功夫吹捧的那么高,并得到了刘邦的充分认可,还被封了侯。刘邦既然如此认可许负,为什么不考虑她的那个预言?
说实话,对于算命这种东西,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完全相信的,通常情况下都是将信将疑。
像《三国演义》中掐指一算,就知道有没有人劫寨,这种事情基本上可以定性为胡扯。如果真有那么牛,就不用研究《孙子兵法》什么的了,每逢打仗,找几个算命先生,就能一见分晓,轻松容易,方便快捷。
所以,只要神经正常的人,通常情况下不会卜卦的结果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刘邦就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虽然认可许负,但并不相信她的这个预言。
后来,刘邦驾崩,吕雉掌政天下。
吕雉当家后,对情敌们毫不客气,该关的关,该砍的砍。甚至连情敌们的儿子也不放过,百般刁难,直到弄死为止。
但薄姬是个例外,得以出宫,跟儿子到代国养老。这的确一个幸运。薄姬之所以能够荣幸,让吕雉对她网开一面,一是因为她与世无争的性格,二是由于她不被宠幸的经历。
也许还会有人问,吕雉那么多疑,为何没在许负的那个预言上做文章?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预言,吕雉肯定是听到过的,原因是许负太出名。但她依然没有对薄姬母子动手。
史料里没对个中缘由加以探讨,但认真翻阅史料后,还是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吕雉也是神经正常的人,虽然她杀伐决断很干脆,但并没有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因此,她对那个预言并不怎么相信。重要的是,毫无根基的薄姬母子,根本对吕雉构不成什么威胁。再说,吕雉再狠也不可能一股脑把所有人全部杀光。
其次,在野史中有这么个记录:文帝感念许负拯救自己和母亲的恩典,而称其为义母。也就是说,许负曾帮助过薄姬母子。不难想到,薄姬母子最危险的时期该是什么时候,能同时搭救这母子二人,肯定和吕雉有些关系。更重要的是,许负深得吕雉信任,远比陈平等人混的好。当然,这也完全得意于她的专业技术,能把马屁拍的冠冕堂皇。
纵然如此,不代表吕雉没动过灭掉刘恒的心思。前边提到过,吕雉先后把刘友、刘恢改封“赵王”,并在这个位置上把他们弄死后,曾一度叫刘恒来接替这个岗位。
幸运的是,那次陈平的出手相助,让刘恒顺利避险。
无论怎么说,薄姬母子顺利保住了命,这对大汉天下来说,是一笔财富。
上边拉拉杂杂的讲了这么多,只是探寻了刘恒能够活命的缘由,但并没有探讨他之所以能称帝的优势所在。
刘恒的优势主要有三个:
一是因为这个人性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