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疑惑实际上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前边介绍了很多,也讲过陈豨曾经通过王黄等人和冒顿挂上了钩,并且王黄等人也实实在在参与了其中。然而令人惊诧的是,在他们这阵丢人的表演过程中,冒顿竟然没干一件事,没露一下头,这似乎不是他的风格。
事实上,冒顿是有一些动作的,我们前边因故事情节的限制,没来得及去探索这位老兄此时的心理,在此只好加以补充。
早在陈豨投诚匈奴、宣布造反之时,冒顿就乘机打发一群职业强盗南下抢劫。这是一个好机会。大汉公司的门岗都开始监守自盗,冒顿要是不利用利用这个机会,简直对不起刘邦。
冒顿这阵趁火打劫,引起了刘邦的重视。但现在他不愿意登擂台和冒顿pk,在一番思想活动过后,他有了个不算很排场但比较实用的办法——和亲。
早在五年前,在刘敬的建议下刘邦就搞过一次,当时准备把亲女儿刘乐嫁过去,可折腾一阵后弄了个假公主送给了冒顿。那是一次不成功的和亲,因为假公主过去后,反而增加了冒顿南下的频率。在陈豨刚来代地的一段时间里,还是给了匈奴人一些颜色,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然而陈豨也造反了,北方门户洞开,现在似乎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匈奴铁骑。
就在冒顿带着一群职业强盗流窜作案时,一个老熟人来了,这个老熟人就是刘敬。他这次亮相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成绩,只是按套路完成一件对他来说轻车熟路的事情——和亲。
刘邦这次和亲仍然没能把女儿送过来,只是找了个本家的姑娘,叩上一个公主的名号而已。
对于这个女人,冒顿还是比较重视的,她到达匈奴后,成功地被冒顿封为“阏氏”。
不过冒顿真正感兴趣的仍不是这个女人,而是汉朝送过来的那些那些金银财宝,尤其是汉朝的一个许诺——“岁贡”,也就是汉朝每年向匈奴人纳贡。
汉朝,是我们历史上有过无比辉煌的朝代,然而,这个朝代的开局却是以无比卑膝的姿态出现。然而在史书里,却一直躲闪其辞,讳莫如深。
我一直认为,中华民族是有很多优秀传统的民族,谦虚、执着、坚持、大度、勇敢……,但我们却也是一个很健忘的民族,是一个不敢直面历史的民族。我们只愿意怀念或者追忆那些辉煌的过往,却一直不愿意直面曾有过的屈辱。因为我们一直在试图掩盖历史的真相。
在辉煌面前,我们大肆美化,浓墨重彩;然而在屈辱面前,我们掩藏躲闪,羞于启齿。更长远的历史可以不去回忆,可近代那次几乎亡国灭种的危险,我们也开始渐渐淡漠。
记得小时候看一些抗战神剧,日本鬼子很脓包,也很龌龊,很不经打。鬼子一打就跑,我们一打就赢,久而久之让我们的年轻人产生了错觉。觉得我们真的很牛气,日本鬼子的确很不济,甚至让一些没能亲身体味那段历史的人,还会很畅想,觉得那是一种幸福。
渐渐地,我们产生了一种自豪感,觉得我们高人一等,最起码要比日本鬼子牛气很多。理由很简单,电视里都是这样的剧情,对于陪着电视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产生这种心理是不足为奇的。
而事实上呢?
事实上是日本鬼子硬生生在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肆虐了50多年(从甲午战争开始算起)。
这么长时间里,我们在干什么?
在被砍头,在被侵虐,在被坑杀,在被屠戮……
我们一直在用肉体和人家的刺刀碰撞,在用肉体供应人家侵虐……
我们在干什么?
1945年8月15日,这个日子我们应该记住,那时日本鬼子投降的日子。然而,我们并没有记住,最起码我们记得不是太清楚。因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我们中国人,都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掩盖那段历史的真相。时隔仅仅68年,我们已经开始淡漠了那段记忆,但我希望我们能够记住,最起码南京人应该记住,最起码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记住。
好了,回到主题上吧。
冒顿得到了实惠,也停下了他行色匆匆的脚步。既然汉朝人年年来送礼,似乎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劫,毕竟那不算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至此,冒顿消停了。但他没有阻拦王黄等人南下帮助陈豨的脚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还在精神上做了一些鼓励,在军事上提供了一些支持,他所做的一切,算是一次投资,道理很简单,不外乎是为了让利益最大化。因为王黄等人如若真的闹腾成功,他冒顿能将匈奴的地盘在向南推进几百里,甚至更多。所得的实惠自然要比现在刘邦所提供的会多的多。
但对刘邦来说,这次和亲还是颇见成效的,最起码稳住了冒顿。只要这位猛男不上擂台,其他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然而,就在冒顿准备坐山观虎斗时,剧情却完全以一边倒的形势发展开了,这让他多少有些躁动。就在他满心犹豫,钻在帐篷里抓阄决定自己下一步方略之时,传来一个消息——周勃定马邑、平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