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装主炮的精度在这时代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经过第一发试射即形成跨射。这次的齐射精度比前者再次提升,其中一发居然就在“反击号”的右舷舯部形成近失!
“轰!”
重达517公斤的重型穿甲弹少量装药爆发,依然轰起一团覆盖五十米半径的浓烈烟火,大块弹片狂飙激射,狠狠的扫在“反击号”的侧舷装甲带上!沉重的撞击虽然没打穿其变态的镍钢装甲,却导致几处铆钉的崩落。另外一些弹片碎块杀上甲板建筑,把一条救生船打成筛子,一座副炮塔护盾应声洞穿,向内崩碎的破片将里面的书名水兵扫翻在地!
粗壮的水柱紧随其后。狠狠扑在舰体和舰桥之上,沉闷的轰鸣声和震颤让全舰英军不寒而栗!顺着甲板狂奔乱涌的海水,让他们感受到一股彻骨的寒意!
西摩尔中将虽然没给吓得魂不附体。却也心惊肉跳,双手不由自主的握紧拳头,难以舒展。
可怕的家伙,仅仅第二次射击,在彼此拉近到11公里的距离上,居然形成近失!并且爆炸破片的威力一直如斯。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以十九世纪末的战舰和火炮水平,以当代的海上作战技术。一万米距离上几乎不必考虑命中率问题,那几乎是打不中的。没有大尺寸的光学瞄准仪,只靠肉眼加望远镜的估算,传达到炮位瞄准射击时已经面目全非。指望炮塔自己瞄准射击,同样不靠谱。
所以当代各国的海战,基本都将交火距离定在3000米以内。测算主炮的穿深能力,多半也是在这个距离上。再远了,光是舰体的颠簸摇摆,就让他们很难打得中目标。
在上次的中日海战中,双方战舰基本都体现了这一战术指标,绝大多数的命中都在2000米以内,致命伤甚至都在不到一千米上打出来的。当然也有例外的,就是神秘莫测的杨氏海军舰船,即便是一条武装货轮,都能打出十公里外命中的离谱成绩,并且还把“吉野号”这样的装甲巡洋舰给打穿。
全世界都猜不出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只是后来知道是使用了长身管的速射炮。可这玩意各大强国都有,却无论如何都测试不出那种效果。
今天,他们再次大开眼界,但感觉,非常糟糕!
近失弹的爆炸冲击,让“反击号”舰体摇摆幅度加大了一点,但就是这一点,却让匆忙装填炮弹的炮塔立即失去原有的观测出的坐标诸元。本身他们就只能做到两分钟一发炮弹的射速,现在干脆没法干活了,瞄准?想都别想!
吓人的还在后头!仅仅过了一分钟,“定远号”再次开火,依然是两发齐射。这一次,双方距离到了10公里上,穿甲弹以近乎平直的弹道掠海袭来,其中一发狠狠轰在“反击号”的艏部右舷的外层装甲跟纸片儿似的轻松贯穿,随后接连贯穿两层隔舱,最后一头撞在内层的舱壁装甲上!初速超过八百米/秒的可怕重型弹头,将那镍钢般硬生生轰塌半截!
应该是,英国人这一次终于得到其上帝的眷顾!他们遇到的是第一版本不够成熟的舰炮!
这种脱胎于美军mk8型优秀舰炮的缩水版,身管从五十倍减弱到四十五倍,射程从35271米减少到26771米。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为了提高身管寿命,减弱装药所致,但却保留了两种重型弹头等多种综合因素。此外也是要照顾到“定远号”的老旧龙骨,太大的后坐力肯定吃不消,万一一开火先把自己搞散架了,那才叫冤枉。
本身“定远级”战舰也不是该炮的主承载平台,已经完成设计,并将在青岛造船厂落成之后开工建造的战列舰,才是它应该呆的地方。
即便如此,该炮的穿甲能力依然高的惊人,就算不能达到完全版的9144米外穿甲能力,却也能达到超过的水准。要知道,这个数据针对的是二战时期的装甲,而不是英国人的镍钢装甲!
连续两层装甲拦截,总算没有让弹头完整的钻进去,但破口已经形成,引信已经触发!仅仅是一瞬间的沉寂,这颗炮弹轰然爆发!
“反击号”的舰艏陡然一震,大块的弹片撕开上方水平装甲,从甲板上冲出去,紧贴着前主炮塔升腾的劲爆气浪,把暴露在外的炮塔乘员掀飞了一多半!(未完待续)
ps:ps:一万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