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闻当我在想着某一个人的时候,她会不会也在窥伺着我?
民间耳闻则诵的七夕神话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我一度知晓内情并不奔溃,因为和我共处了14年的另一个“我”——就是“她”,织女。不要惶恐,由我将事情的经过向大家娓娓道来。14年人生的唇齿相依,到了唇齿相依的地步,这种“友谊”的确是惨烈了些。
这要开启一则故事。
滂沱大雨。
织女早已习惯了,今天她将会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万物皆有因果,如今她十岁了,生命中走来了第一个母亲,意义上的养母,也是唯一一个,这个人也就是我们日后称呼的『玉面判官』。
织女在读书写字,guan-gua-gu-du-fei-ji-zhe-jie-you-suo-yang,她不识字,听人家说不识字的人不识大体,所以她勤看书,希望也有成为闺秀嫁出去的一天。她自创了这种拼音文字,跟后人的拼音很像很像。(注、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自《礼记·大同社会》,意思是理想的社会境界,人们和睦相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又注、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这个故事究竟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两个问题不晓得已经有人考证出来了没有。
实在不知从何时何地说起,类似事物的本源根本无从考究。
织女就这样地被一个陌生的寡妇收养做她的闺女,没想到我终日缺衣少食的日子终于走到尽头,无所庇护、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也结束了,始料未及的是这一个厄运的救赎,另一个梦魇的开始。
织女很怕黑,小孩子当然都怕黑啦,她才十岁的年纪,以前一到夜晚,她就把窝移到月光照到的地方,睡觉。
这就奇怪了,一个人在外漂泊了那么多年,怎么现在却无所适从黑夜的恐惧了呢?
『娘,我好怕黑。』
这就母女相称了,来了还不到一天。
『怕黑就对了,娘讲故事给你壮胆!』
我写写停停,外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也,我的住处后面正是铁轨,三条铁轨——一条通往Peking,一条通往Xianggang,一条通往Huangpu,此刻正好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火车途经这里,每天都发出火车与铁轨摩擦的鬼叫声,的确是鬼叫的声音,刚刚迁居的几天还不熟悉,往往半夜三更被怪声惊醒,也不是一次半次的事了,还好如今习以为常了。
织女怕得发抖,用被子盖住头。
『快把被子拿开,不然娘就钻进去了。』
『除了好笑还是好笑,到底是有多恐怖了呢?』每天的晨练,织女趁寡妇不在场向大人们倾诉自己的不安,这个时候,众人不由自主地呵呵笑笑罢了,各自散去了。
寡妇长着一张玉面,尤其是正当太阳高照的时候就一副普度众生的面孔,『织女的娘亲真是菩萨心肠啊』,大家称赞有加,她一天打发时间的都是小小的善举,给庙宇香油钱,还收留了织女这个孤儿,对她视为己出。
鉴于上述原因,就凭只言片语也无法使众人相信自己的困境。
也许就真的是打发,我就在心里暗讽。
但寡妇还不满足,大致意思——“当娘瞻仰佛顶真骨,依然不肯离去,在藏经楼门外,面朝佛主,一拜再拜,甚至长跪不起。”(注、并非原话,这里仅作陈述,还原织女娘亲的真实想法。)
『娘,‘求’什么呢?』
织女就真的多益善耳,“原以为总算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回米虫”,无奈,到了傍晚时分,寡妇又在井前站了良久。见此情形,我不由得想起格林童话之“井边的牧鹅女”。(注、格林童话的联想是作者处于现代这番说笑,和原文无出入。)
『时间到了,娘,去干你的事儿吧。』
还能有什么事呢,每到这时辰,寡妇都要洗一次脸,还要对着倒影千照万照,此刻只要一想到一天最难捱的睡觉时候即要到来,织女就莫名痛苦。
『娘,能不能别吓唬我。』
『没用的,越是怕黑怕鬼就越要克服这个障碍。』寡妇言。
直到有一天。
看得见的事物就少了一层对未知的恐惧心理。
『怎么开天眼啊?我好想有啊!』
有缘信女,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一首《浣溪沙》,几经波折。(注、此处仅作感概,和文中的朝代无关。)
一回织女的娘亲看见仙家师傅来隔壁院子做法事,非拉着要女儿做他的徒弟,仙家师傅忠告胆子小的话不要试开天眼。
织女想起一到夜晚就心惊胆颤,若果看得见鬼在哪就有安全感,不用终日担惊受怕了,『我胆子大,不怕!』仙家师傅带着一种『我不想对你孩儿的身后事负责』的神情,『如果这孩子诚心修行,与佛家有缘的话.再等等吧。。』
『不用等了,王天不负有心人!』对于织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