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月照千江:华尔街的中国女孩> 第004章 龙灯集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4章 龙灯集团(1 / 4)

在纽约唐人街的一个繁华地段,有一家挂着“龙灯街NO。1中国餐馆”繁体金字牌匾的中型餐厅。店名采用中英双语,霓虹彩灯描字,中文大字在上,英文小字在下,英文名叫ChineseRestaurant~DragonlightStreetN0。1。

纽约华人叫它“龙灯街一号中国餐馆”。

站在餐馆门口抬眼一望,门的两侧分别挂着一对红彤彤的大红灯笼,灯笼上面印着“花开富贵”“宾客盈门”之类的繁体喜字,格外引人注目。

推开两扇厚厚的玻璃门,走进餐馆一看,一楼餐厅大约有三、四百平米,比较宽敞,分为内外两间。内间是小厨房,外间是大餐厅,装修古香古色。餐厅共有两组木雕餐桌,每组六张桌子,皆为圆形。中间一张大的可坐10~12人,周围呈梅花形环绕五张餐桌,大小不一,对称摆放,每张可坐2~8人,编号分别为01~12号。

大厅右侧还有一个胡桃木色的Z形直梯斜着升上二楼,告诉食客上面还有一层小的美食天地。木梯下面的小斜面空间,靠墙静静的立着一台白色的卧式钢琴。

二楼曲径通幽,面积只有一楼一半略小,属于小厅。它是半开放的空间,外沿有一条黑樱桃木的花边栏杆,结构类似影院楼厅,十分别致。上面横竖结合,大小搭配,一共摆了六张方形餐桌,编号分别为13~18号,每张可坐2~8人。

它的里面还有一扇紧闭的门,那曾经是一间无人居住的老卧室,现在改为了经理室。

楼上楼下以传统的中国大红彩为主调,清一色的明清仿古餐桌,火色灯笼,水墨字画,新疆黄麻地毯,来自瓷都景德镇的玲珑剔透的小勺大碗,俨然一派富丽堂皇的中华传统景象。

餐厅大门内的右侧立着一个吧台兼服务台,主要售卖酒水,负责收银以及接听电话。台面一角摆着一叠《人民日报》海外版,还有一叠英文版的《中国日报》,顾客可以随意取来阅读。

左侧有一个小型快餐部,玻璃大窗外开,面对大街,那些图简单省事的顾客不需进店,直接就可以在大街边上买到热腾腾的便当,或者站在街边,或者坐在车里,或者带回去慢慢的享用。

这么一家中式餐厅需要两班人员操作,每班大约需要雇员20人。因为有的员工是干两班的,所以员工总数将近30人,包括一名餐厅经理。

这家中国餐馆属于一个华人商团~龙灯集团(DragonlightGroup)。

龙灯集团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华人企业,主营中华美食,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有2000多间大大小小的中式连锁餐馆,仅在西海岸的洛杉矶(LosAngeles)地区就有65家中式餐厅,主要分布在中国城以及其它的华人聚居区。

除了主营餐饮美食,龙灯集团另在房产中介、华文教育和视讯传媒行业也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资,均以参股为主,在华人商界和政界影响很大。

********

龙灯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名叫欧阳一德,他是一位老华侨了,在美国的侨界很有威望。

欧阳一德先生,男,汉族,今年74岁,1928年12月10日,他出生于中国上海郊县的一个偏远乡村。

五十多年以前,也就是1948年,二十出头的欧阳一德为了逃避国民政府兵役和国共内战,冒着连天烽火,带着新婚媳妇杜祯一路逃难。他们南下偷渡到了香港,投亲靠友,夫妻二人在九龙区亲戚开的一家纺织纱厂里面做工,勉强维持生计。

1953年的春节过后,他俩拖着两儿一女三个孩子,乘船离开香港,不辞辛苦来到美国纽约,继续漂泊生涯,闯荡天下。杜祯此时早已加了夫姓,名唤欧阳杜祯,在一家中餐馆做伺应生。欧阳一德先生则是四处打杂,先后干过邮差、码头工人,看门人和货车司机,摆过几个月的地摊,跑过两趟海船,也做过一些小打小闹的街头买卖。

两年以后,夫妻俩人倾尽所有积蓄,在唐人街租了一个小小门脸,开了一间中式面馆。靠着出色手艺以及吃苦耐劳,他们一家很快便在唐人街赢得了一席之地,生意日渐兴隆,欧阳一德夫妇也挂出了自创的小招牌~龙灯面馆。

可是月有阴晴园缺,天有不测风云。从1957年开始,一场灾难性的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开始残酷席卷西方世界,如摧枯拉朽一般,导致了历时五年的社会大萧条。中间虽然有一年多的小小复苏,但是于事无补。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经济衰退不但拖垮了许多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碾碎了欧阳一德夫妇俩的小小家产。因为生意一落千丈,龙灯面馆无声的倒闭了,不复存在。夫妻俩人只好重拾旧业,靠着四处打点短工维持生计。欧阳杜祯起早贪黑,靠给白人家庭浆洗衣裳挣点小钱,丈夫则是处于半失业的状态,收入微薄,朝不保夕,还要养活三个孩子,真是度日如年。

春雷一声惊蛰到。他们一家在穷困潦倒中熬过了五个年头的漫漫长夜,终于在1962年迎来了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