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大唐闻见录> 第二十二节 榷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节 榷茶(1 / 2)

大唐立国之初,实行的税制是“租庸调”制,租为田租栗米,庸为当服徭役,调随乡土所产,纳绢麻布等不一。

然而时移世变,这种以纳实物为主的制度在立国百余年后终究是坚持不下去了,德宗皇帝在时,由杨炎奏请为发端,以收绢或钱为主的两税法最终是取代了已然腐朽不堪的租庸调,也给处在危机中的朝廷财政一丝喘息的机会。

两税法挽救了大唐财政,但不论何等税法,都不能万世一系的维持下去。仅仅过了四五十年,随着藩镇的愈加扩张和朝廷负担的日渐加重,单靠两税法收受的田税已经完全没可能支撑住朝廷的需要。于是更多的杂税被提上议程,成为朝廷苦苦寻觅的财源。商税、盐铁等等不一而足,茶税也成为其中一道不可或缺的税源。

德宗建中三年,因着为平息“四镇之乱”而筹措军资,朝廷下诏征收商税“每贯税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以冲盈国库,赈济军资”,从此开了茶叶征税之先,而后至贞元九年,盐铁使上奏,将茶税定做正式税条,什税一,传行至今。

所谓榷茶,则是给一种茶叶专卖制度,由政府对茶叶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进行专营专卖,以此加税以达到增加财政税收的目的,最早出现是在穆宗长庆元年。

而榷茶使,顾名思义,便是专管榷茶和相关税收的一个使职,使职是因某事而特设的临时职位,安史乱后,体制崩坏,执政者为着补漏,不断的增设各种使职来达到目的,到得陆晖现在在的这个时代,使职已然成为了行政的主要手段了。这个职位便是今年年初由郑注奏请当今皇帝同意而设立的,而担任首任榷茶使的,则是当今宰相王涯。

王涯字广津,太原人,贞元八年擢进士第,同年试博学鸿词科得中,释褐蓝田尉。堪称楷模的开局后,一路升迁,虽然期间因为得罪了当时李党领袖李吉甫有过挫折期,但二十年不到,便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相了。

虽然因为皇帝的变更,王涯并没有一直安居中枢为相,但是几十年官场风雨,他不但屹立不倒,还因着不属牛李二党之中的任何一党,被苦于党争的当今天子刻意拔擢,由太常寺卿先转吏部尚书,再转门下侍郎,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太清宫使,进封代国公,食邑二千户。饶是令狐楚与他资历相当,不久也要重新拜相,可是论起如今在朝中的权势,却还是有所不及的。

王涯论及其人,官声还是不错的。他是一路历州县至中央按照大唐标准官员升迁模式攀爬上来的,论及为政水平,也不算差。但在这榷茶一事上,他前半辈子的好名声,却几乎全然败坏。

将散卖的茶叶一并收归官卖,固然是个挨骂的活计,可是王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败坏掉自己大半辈子的官声,可不仅仅只是因为这收归官卖,加征茶税八个字。

就任榷茶使之后,王相公倒是相当殚尽竭虑,想迅速的完成这一桩事情,为国朝増一税源,为圣人分忧解难。又因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惯例,甫一受职,则便发出了相当多的条符政策,而其中有一条,便是他败坏官声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茶商茶农们偷税漏税,王涯非常不顾实际的要求茶农将所有的茶树都移植到官府控制的茶山上,多余的茶树茶叶,一律焚烧。

至于这样对茶叶的生产,茶农的生计有什么影响,却不是王相公考虑的问题了。

这种一拍脑袋出来的脑残政策,只要不是不知道何不食肉糜那种蠢货,都应该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

行榷茶税必然推高茶价,商人们可没有自己赔钱也不涨价的节操,而这种集中生产的脑残模式却是让茶价一路飞涨到普通百姓喝不起的地步了。

至于为官三十余载的王相公,为何要推出这种脑残政策。若不是老年痴呆,那便是有大到无法抵御的利益在其中了。

人为制造短缺,囤积居奇,利用价格飞涨来赚取利润。后世这种商业炒作手段层出不穷,比如什么“蒜你狠”、“豆你玩”。不过与后世不同的是,这回炒作的主体不是商人,而是朝廷官员。

王涯行榷茶使的本心其实也算尽到一个官员的本心,想利用这个政策将所有茶叶生产制作销售全部纳入榷茶使,也就是朝廷的管辖之下,以此不但可以获得本该收入的商税,还能在茶叶买卖中利用垄断获得定价权,使其获得更大的利润。

不过……

理想是美妙的,现实是残酷的,想得再好,不符合现实的政策,终究还是脑残政策。

路不平,有人踩。同样,这样显而易见的脑残政策,自然也少不了言官上奏弹劾。

“阿耶,这一道是儿昨日方才酝酿好的奏表,三日后大朝,儿以此表当朝上奏,弹劾王太原。”

务本坊令狐宅中,令狐楚书房的门被恭谨敲开,令狐绹向自家父亲,呈上了自己精心拟就的弹状,除开请号称“一代文宗”的父亲掌眼之外,更多是与父亲交换弹劾王涯,极及榷茶制度的步奏和方式。

“嗯。”

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之后,令狐楚伸手接过了令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