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教科书上,经常会三言两语就讲明一个王朝的兴衰。
虽然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于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更迭的原因,总会归结为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更多的,其实不能否认,末期乃至末世的帝王们,大大的推进了历史车轮的进程。
比如接下来这位,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绝对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昏君。
这位皇帝是大辽有名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
天祚帝耶律延禧和宋徽宗赵佶,其实可以并称为当时历史上的“文武双煞”,也许说文武双雄会稍微好听点。
但通常来讲,一个皇帝可以文不成武不就,却不能不务正业。
反之,一个醉心奇淫巧计、无心国事的人,可以成为艺术家、诗人,甚至是木匠,但就是不能当皇帝。以为如果他当了皇帝,那将会是千万百姓的灾难。
而很不幸的是,大辽和大宋就恰巧摊上了这么两位倒霉的皇帝。
宋徽宗醉心书画,喜爱花鸟顽石,极富艺术气息;而耶律延禧,则是酷爱打猎,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皇帝也要打卡上班,那么耶律延禧的工资绝对已经被扣光,而且搞不好他会被罚款罚的倒贴。
大辽领土辽阔横卧北疆,可以说,在其广袤的土地上,出了名的山林,几乎没有不被耶律延禧光顾过的,他简直就是野生动物头号杀手。
耶律延禧这种嗜好,也直接加速了辽国的灭亡。
熟悉清史的朋友都知道,康熙在位时曾经有过“海东青事件”①。
海东青其实就是一种北方特产的训鹰,传说十万雄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故而它也有“万鹰之神”的美名。
这种鹰因其矫健英姿和背后的图腾象征意义,向来受历代帝王喜爱,而耶律延禧这种专业的“猎户皇帝”更是免不得嗜鹰如命。
海东青的驯化是女真族的拿手绝活,女真族人也靠着向耶律氏贡鹰的机会,不断的坐大自己的实力,终于厉兵秣马将大辽一举歼灭。
天祚帝耶律延禧知道情况不妙,随身带着几千精兵和大批的珠宝,闻风外逃。耶律延禧的妹妹是西夏的皇妃,算起来,他是西夏皇帝的舅舅。
耶律延禧的算盘打得蛮响——逃到西夏,然后吃香的喝辣的,再不管大辽的事儿了。
哪知途中就被金军逮了个正着,玉玺也被人缴了上去。
对于耶律延禧的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他次年便在金国病逝,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安安稳稳的活到八十多岁才一命呼呜。关于他怎么死的,这点暂且不提。
一个国家的皇帝都被人俘虏了,这应该是亡国的最直观的体现了!然而其实在耶律延禧逃到夹山但未被金国俘虏之前,大辽当时还没有丢掉燕京这最后一座京城。
生死存亡之刻,大辽群臣拥戴了耶律淳登基。耶律淳登基后对金、宋态度强硬。
但俗话说得好,有心救国无力回天,因为耶律淳只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驾鹤归西了。
他一死,皇后萧普贤女摄政。
这女人玩政治,手段有时虽然幼稚却也刁钻狠辣。
萧后于宣和四年十月十四日向宋上表求和,大宋却也不吃她这套缓兵之计,当即再派二十万大军第二次北伐征辽,浩浩汤汤的于十九日到达了涿州驻扎。
陆九璋作为西军一员,虽然是冒牌货。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随着主帅童贯来到了涿州。
涿州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州”,虽位河北,却是扼京津,连南北的重要关口,此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不容有失。
童贯此次引军驻扎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对于涿州城的重视可见一斑。
战事暂未开始,陆九璋就被编到了城内巡逻的队伍。
所谓巡逻,就是来回巡视涿州城内有没有别有异心的外族细作。其次就是维持城内治安,以免外敌未动,反生内乱。
和陆九璋一同被编在一个巡逻小队的还有九人,他们十人一组,按照固定的时间和地段巡察。
二十二号这一天,正巧是陆九璋这一队巡夜。
就像在单位工作一样,大家都喜欢值白班,不喜夜班。陆九璋自然也不喜欢,放着大半夜的不睡觉,夜游神一般满街晃悠,真是十分疲累无趣。
然而不愿归不愿,却没有人敢像在汴梁城时那样,明目张胆的缺席摸鱼。毕竟大战在即,做样子也要做足才好。
此时已过三更,城内早就已经宵禁②,空荡荡的大街上只有陆九璋一行人来回巡视。
不知是晚上没吃对,还是着了凉,陆九璋感觉自己肚子叽里咕噜的闹个不停。
“不行了!不行了!我得去趟茅厕,晚上又吃坏了!”陆九璋捂着肚子,面色急难。
小队长王万入伍前是个庄稼汉,长得五大三粗,十分敦实,因为陆九璋这个书生面相和少爷体格没少挤兑他。此时骂骂咧咧道:“就你金贵!都吃一样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