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更新半章,好困啊,还是觉得《共和国浮世绘》这个名字更好,你们觉得呢?
1945年2月18日,今天是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的50大寿,和前几年一样,还是在乌拉尔河前线度过。妻子从遥远的莫斯科给他寄来了生日礼物:一条她亲手织成的羊毛围巾,还有小孙女的照片。这两件礼物在寒冬中让老帅感到一阵温馨,同时又不禁责怪妻子:现在后勤运力多么紧张,运这些“没用的”东西干嘛。如果前线数百万战士每人都收到一份乃至几份生日礼物,那要占用多少卡车啊!
这种温馨的感觉缭绕在心头,铁木辛哥元帅刚点燃一支雪茄,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一下心情就再次被阴影笼罩:斯大林已经不再相信老帅们了: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都出自第一骑兵集团军,在国内战争时期分别是威名远扬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司令员,政委和主力师师长,被并称为骑一集三元帅。在苏德战争初期的基辅战役中,布琼尼准确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改为担任东部方面军司令;而伏罗希洛夫对战争的认识仍停留在骑兵时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他力排众议坚持发动的哈尔科夫战役也遭到失败;而铁木辛哥指挥东南方面军与赵成章的中亚方面军对持四年有余,毫无建树,也让斯大林深感失望。
为了夺取中亚地区,也为了挽回老元帅们的声誉,铁木辛哥动用情报部门的关系,精心策划,经历了长达3年的准备后,才发动中亚各个民族自治区的叛乱。趁着赵成章后院起火,铁木辛哥元帅亲临一线,指挥苏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历经三个多月,共和国中亚方面军由于弹药不足,伤亡惨重,为保存实力不得不退守第二道防线。苏联东南方面军在乌拉尔河东岸建立起一片稳固的登陆场,并开始修筑地下弹药库和野战机场等设置,准备以此作为前进基地。
正当铁木辛哥踌躇满志准备继续进攻扩大战果时,却传来了总指挥部要求他暂缓行动的命令:斯大林要求他坚守阵地,并立刻抽调兵力回防莫斯科。长时间的两线作战终于拖垮了苏联:在中苏边界集中了600万大军激战数年之久,即便是得到美英两国大力支援,苏联在西线也无法征调到足够的兵力和武器。毕竟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是有限的,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竭尽所能,累的吐血还是在占据明显数量优势的德军压迫下步步后退。此前因为共和国集中力量对付美日联军,在苏联方向上仅仅是维持战线,出工不出力,这才让苏联集中资源向德国发起战略反攻。随着日本彻底完蛋,大量日本劳工的到来不仅加速了中亚铁路网的修筑速度,也将数百万共和国陆军解放出来。中亚和西伯利亚方面军得到了充足的物资和兵力补充。在西线发起了一系列进攻战役,斯大林只好将国内资源和英美援助都抽调去支援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防线。然后,毫无疑问的,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再次易手。
1942-1944年,虽然德军在战场上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但是在共和国的技术和物资援助下,德国生产出了大量的“斜甲虎”并新建了一条生产线来生产57吨的“减重虎王”。这两种坦克对IS-2占据了性能优势,再加上同期生产的5000多辆黑豹中型坦克和1000多辆猎豹坦克歼击车装备部队,共和国援助的500多辆39式重坦和3000多辆36式中坦,德军占据了质量数量双重优势,古德里安亲自担任总指挥指挥,再加上乌克兰地区民众对德军的支持,一路攻城略地直取莫斯科,一个接一个轻易获取的胜利让德国上下恍惚间竟有了身在1941年的错觉。
到1945年初,德军前锋距离莫斯科已经不足100公里,首都岌岌可危,斯大林不得不开始抽调西部两大方面军的兵力回防。
1943年6月,布琼尼在对中国的战略问题上和斯大林发生了激烈争吵,随后被撤职调往莫斯科负责苏军后勤工作。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晋升元帅军衔并接替布琼尼出任东部方面军司令员,考虑到布尔加宁从未担任过前线指挥官,实际上是由副司令员兼方面军总参谋长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上将指挥。
斯大林的本意是让布尔加宁“监军”,贯彻最高指挥部的指示。但实际上布尔加宁经常干预格列奇科的指挥工作,这也是邢天堞在战役之初能够连下十余城的重要原因。斯大林很快纠正了这一错误:由格列奇科担任方面军司令员,布尔加宁担任政委,并严令布尔加宁在没有得到上级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干预指挥工作。此后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攻势才开始慢慢被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