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兵种之中,最为潇洒帅气,对女生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战斗机飞行员;而最能体现男子汉英雄气概的,当属披坚执锐迎着炮弹冲锋的坦克兵;而藏于水下的潜艇,更像一名刺客,所以潜艇兵最大的属性乃是神秘:虽然此时的潜艇主要还是水面航行,比不得后世的核动力潜艇,但潜伏于敌人的必经之路,一击即退的刺客属性已经显露出来。
在狮城完成补给之后,122号、130号、106号潜艇再次潜入水下悄然驶出马六甲海峡。开出海峡就等于进入了印度洋,三艘潜艇蛟龙入海,随即分散而去。
宫雨镜指挥自己的122号艇在90米深的水下以1节的龟速往前行驶,只等熬过了白天就可以浮出水面,借着夜色的掩护以20节的最高航速前往印度东海岸。
尽管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是共和国的殖民地或者说附属国,但是海军驻扎在两地的海军却委实弱小,在印度洋上,实力最强大的还是英国远东舰队。
宫雨镜艇长离开潜望镜,回身坐下,一口气将满满一杯苦咖啡全部吞了下去。从基地出发已经整整5天了,这5天都是在本国海军控制的海域内行驶,所以才能一路毫无顾忌的劈波斩浪全速前进。从现在开始,就要进入敌人占据优势的海域了。
宫雨镜带领的这3艘潜艇只是一个探路先锋,在他们后面,还有15个同样的小队。48艘潜艇将分别进驻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从东西两面拦截美国运往欧洲的物资军火,如果有机会的话,顺便偷袭驻扎在印度各大港口的英国远东舰队。
为了对付美日联军,华夏共和国全部的主力舰都被调入太平洋舰队。印度洋舰队的主力是2艘老掉牙的超无畏舰,虽然经过了多次现代化改造,但是35年的舰龄在那放着,再怎么改进也无法和新式战列舰相抗衡;更别说自从1906年建成服役以来,虽然炮身和炮弹几经更改,但是口径始终是320毫米。这样的火力,便是后来的战列巡洋舰都比它强得多。就这么两艘行将就木的老舰,还分驻巴基斯坦的瓜德尔和孟加拉的吉大港两处,各自带领着十几艘略微年轻一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总共加起来,不过34艘战舰而已。
而英国远东舰队在印度东西海岸总共驻扎了5艘战列舰:包括一战中威名赫赫的厌战号、君权号、复仇号、决心号、拉米里斯号以及8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虽然英国远东舰队的战舰总数少于共和国印度洋舰队,但是战舰的总吨位,尤其是主力舰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优于印度洋舰队。
自开战以来,德国陆军堪称势如破竹,法国的沦陷已经是时间问题,但是德国海军的表现基本上和陆军成反比。号称不沉之舰的俾斯麦号在北海被英国人干掉了,姐妹舰提尔皮兹号更是被英国人直接炸沉在港口里。而德国海军的势力衰微使得英国海军有足够的舰只派往印度洋进一步加强远东舰队,并且为美国的运输船队护航。
随着提尔皮兹号战列舰的沉没,德国海军大型水面战舰的活动基本宣告结束,德国海军唯一能够对英国造成威胁的,只剩下潜艇了。英国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941年8月3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正式向华夏共和国宣战。
英国人很理智,他们不打算和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工业实力也最强大的国家全面开战。英国驻华大使在提交战书时就表示,只要共和国愿意放弃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把南亚次大陆的控制权交还给英国,那么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立刻就可以结束。但是程知节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他的回应是:“如果英国愿意交出直布罗陀并且从法国撤兵,中国就不再和英国为敌。”
话虽如此,目前共和国海军能够派往印度洋的,也只有潜艇了。
在英国驻华大使向程知节提交战书的同时,远东舰队的援兵也从朴茨茅斯出发了。这支舰队被称为“Z”舰队,主力是皇家海军最新锐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以及老式战列舰反击号;航空母舰无敌号、竞技神号、可怖号;护卫舰只则包括3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
虽然宫雨镜的潜艇早在3天前就出发了,但是水面舰队的航速本就比潜艇快得多,加之白天不用潜入水下低速隐蔽,完全可以做到后发先至。
自从潜艇在一战中崭露头角以来,共和国就对这种新式武器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国防部资助各大造船厂和科研机构研制潜艇,海军还自己投资建造了一座专门的海军潜艇制造厂。战争动员令下达之后,潜艇就处于下饺子的状态,基本每个月都有十艘八艘下水服役,而且都是3000吨级的大家伙。
潜深是潜艇最大的安全保障,在高强度钢板的生产一时难以攻克的情况下,船厂采用了加厚钢板这个最简单的途径来增加潜深。1939年以后建造的潜艇都拥有150米的最大战斗潜深,这个数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所以这些潜艇吨位虽大,尺寸却和美国2400吨的小鲨鱼级相当。
虽然上级的命令是主要攻击运输船队,但是宫雨镜自己的目标却是优先干掉一艘英国主力舰,最好是新锐的英王乔治五世级,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