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共和国战记> 第二十章 争分夺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争分夺秒(1 / 1)

H-16重型轰炸机最大速度也只有每小时50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320公里。在挂上6吨炸弹之后,也只能以每小时320公里的速度飞行了。从沿海机场起飞,大约需要4个小时才能抵达日本首都东京。魏明川一路上都在暗暗祈祷能够平安归来。

终于,在距离日本领土还有大约150公里时,日本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出现了。这种战斗机让共和国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吃尽了苦头,迄今为止,能够在机动性上与之抗衡的战斗机还没有出现。Z-40A型战斗机依靠坚固的装甲和几乎永远存在的数量优势也只能勉强和零式打个平手。不过对于轰炸机来说这就足够了,偶尔有冲破防线逼近的零式在轰炸机群几千挺机关枪的扫射下也构不成多大威胁。

真正可怕的是冲入轰炸机群内部的零式,这种情况下轰炸机群不得不散开一些距离,否则密集编队下很容易造成误伤友机。不过这次应该不存在这种情况:从海里捞起的零式残骸让共和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大跌眼镜,这种飞机优异的机动性原来是靠取消装甲来实现的,想象中的超大功率密度的发动机并不存在。于是空军立刻对轰炸机进行了改装:原先的双管23毫米机关炮被取消,除了6座双管14。5毫米重机枪外,H-16新装备了4座双管8。5毫米机枪,配备的弹药特意消弱了穿甲威力,即便是密集编队的间隔也很难打穿友机的装甲。但是增加了打穿后翻滚的爆炸的威力,对于基本没有装甲的零式来说,这就是大杀器了。

轰炸机上的机枪手迅速转动机枪调整射角,战斗机已经冲了上去和零式纠缠在一起。在零式正面拦截的同时,数百架日本陆军航空队的97式战斗机从两侧逼近。日军总共出动了1000多架战斗机,这已经是日本开战至今剩下的全部航空力量了。

根据后来解密的情报:截止1940年2月,日本陆军航空兵(也就是后来的日本空军)共有飞机6700架,其中第一线作战飞机1500架,分为151个中队。战斗机中1式隼只有63架,2式钟馗更少,只有9架,其它都是97式战斗机。5200架二线飞机包括:二线作战飞机,教练机,运输机,以及其它过时飞机,日本陆航就是带着这72架现代化战斗机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虽然贸然开战有着日本一贯的机会冒险主义的影子和美国的怂恿,但也足见当时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魏明川所在的机群由75架H-16型重型轰炸机组成,目标是日本吴海军工厂。军事情报局的报告说那里正在建造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也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装备有9-12门457毫米大炮,务必将其毁于船台。

原本这种任务应该由俯冲轰炸机来担任效果会更好,但是共和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航程不足,航空母舰的载机数量不足,主要被用来轰炸日本舰队,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重型水平轰炸机上。

代号金眼雕三号的轰炸机群在3000米高度进入日本领空,随即遭到部署在二线的日军97式战斗机拦截,拦截他们的日本陆航第四战队,拥有35架97式战斗机,当时出动了31架之多,完好率已经相当高了。在配属的40名飞行员中,飞行时间在500小时以上的就有27人。金眼雕3号机群很不幸,遭遇了日军精锐航空战队之一。

由于护航战机数量不足,金眼雕三号机群没有得到战斗机掩护,不得不依靠自身的火力来进行防卫。针对这种情况,日军第4飞行战队决定以少数飞机冲进H-16轰炸机队形,其它战机在高空待机,一旦H-16的机群防卫体系被打破,立即俯冲攻击。经过2小时的激战,日军公布取得击落6架,击伤7架的战果。

。激战中,日军木村定光准尉和铿出勇中尉表现相当活跃。前者是1938年飞行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留校担任四年助教,随后调到第4战队。他在空战中取得击落架,击伤架的出色战果。后者曾就读于少年飞行兵1期学习班。是一位有着相当空战经验的军官,他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确认击落1架,未确认击落1架的战绩。其余的战果来自于西尾半之进和藤本清太郎军曹。而第4飞行战队损失相当轻微,仅有1架战机中弹受伤,不过可以修复。

应当说,初次战斗就取得这样的战果(虽然这些战果有夸大的嫌疑)是非常可观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