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乌拉尔山西侧的苏联军队打得十分积极主动,几乎每天都发起一次师级规模的反击战。据说是因为乌拉尔山战役中布琼尼元帅违抗了最高统帅部的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私自下令全军后撤50公里在预设的第三道防线上驻守。虽然避免了被分割包围的下场,但是也因此丢失了乌拉尔山脉。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十分恼火,在苏共******会议上狠狠的批评了布琼尼。并表示如果不能在1940年底之前夺回乌拉尔山,就要撤掉布琼尼东部方面军总司令的职务:“不仅要夺回乌拉尔山,还要给中国人一个惨痛的教训!让他们再也不敢觊觎苏维埃的领土!”得益于战争动员下的补充能力,东部方面军不但很快补充了损失的兵力和装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总兵力从190万加强到320万,包括160个步兵师和10个坦克军、5个机械化军。并且优先得到了275辆最新式的装备122毫米大炮的IS-2重型坦克。此前苏联最优秀的重型坦克---同样装备122毫米炮的KV-1S都被运往法国用来对付德国人了。
布琼尼元帅采取的策略是大范围小规模的进攻作战,消耗敌人的兵力和士气。他把他的骑兵战术用在了装甲兵上,并让大量的牵引重炮和自行火炮前进部署,对坦克进行直瞄火力支援。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在防区内乌拉尔山所有能够使用坦克突击的地方向敌军发动攻击,战役目的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经过详细的勘察的和规划,苏军对刑天堞布置的防线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而精准的冲击,坦克部队就像一支支尖刀插入防线的薄弱的结合部。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二线的装甲部队充当了救火队员,整日疲于奔命。
偏偏这时候中央政府作出决定:战争资源将全面向日本战场倾斜。在结束日本战争后再对付苏联,现在只要守住就好。所以刑天堞的西伯利亚方面军不但增兵无望,就连维持现有规模都比较勉强。无论是弹药、燃料,还是兵员、装备,都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充。原本西伯利亚大铁路就不足以支持他这个250多万人的方面军作战,自从中苏开战以来,一直是依靠以前储备的物资和空运,以及中亚铁路网来弥补运力的不足。现在中亚方面军在乌拉尔河的战斗也日趋激烈,从中亚铁路上运来的物资越来越少。
总而言之,在西伯利亚铁路网建立之前,增兵是没指望了。刑天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布琼尼麾下的兵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师一个师的增加,最终超过了自己。
到1940年9月,苏联部署在中苏边境线的总兵力已经超越了共和国,达到550万。其中乌拉尔山西侧的东部方面军就有320万,另外230万属于东南方面军,部署在乌拉尔河西岸。
“这回德国人算是高兴了,苏联还能有多少军队能送到法国去?可是我们怎么办?主席亲自给我打电话,要我争取打一次歼灭战。至少要再消灭苏联80-100万军队,争取在伯朝拉河到卡马河一线建立防线。现在对面兵力占优,这可不好打啊!”刑天堞在电话里对赵成章抱怨。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主席也给我打电话了,要我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建立防线。你想想,主席绕过总参谋长给我们下命令,这说明什么?上面意见不合嘛!他又没给我们发动进攻的后备兵力和物资,怎么打?再说了,他就是说说,没跟你说尽量吗?现在是对面兵多,明显尽量了也只能守住现有战线嘛!”赵成章满不在乎,这大半年来他和铁木辛哥隔着乌拉尔河重炮对轰都轰上瘾了,整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打炮也是一门艺术啊!同志们!”
“再说你手里有256万人,对面320万,才多64万而已。你又占着山头,居高临下;坦克和重炮也是我们多一些,守住肯定没问题,进攻就困难了。这些你都得跟主席说清楚。你看苏联综合性能最好的重坦KV-1S都装备图哈切夫斯基的西部方面军了,这种坦克是重坦里机动性最好的。用来对付我们的都是KV2,T-150这种重炮厚甲,但是机动很差的坦克。这摆明了苏联也打算防守,最近他们反击打得厉害只不过是想把防线推回原位罢了!好了,对面又打炮了,你听到没?绝对是203毫米的B4。号称什么斯大林之锤。我去前线看看,回聊啊!”赵成章说完就撂了电话,直奔前线去了。
那头刑天堞愤然挂了电话:“回聊个屁啊!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本来还想问你借兵呢!”说完不禁哑然失笑,这句话可骂的不对,赵成章对面铁木辛哥那230万大军压着,也确实难以分兵支援自己。
首都,紫宸殿。
程知节和防风休终于认识到他们这样僵持下去,最终只会让共和国受害,到了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犹豫双方都认识到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所以只经过一个小时的辩论,国家主席程知节就和总参谋长、国防部长达成妥协。
在防风休明确表示目前的铁路运力最多只能维持500万人之后,程知节发出了疑问:“你们当初提出的作战目标也有吞并苏联,现在的兵力不能打赢苏联,难道打下日本之后从海路运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