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共和国战记> 背景介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背景介绍(1 / 2)

崖山战役之前,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突遭雷劈,于是,数位百度二战吧宅男附身,历史在此发生了转变。

为保存宋室血脉,他们选择了不战而逃,远遁海外以图东山再起。日本自然是不能去的,元朝大军很快会追来,虽说历史上元朝两次东征日本都失败了,但是自己穿越之后,历史必然会发生改变,这个险还是不冒的好;更主要的原因是,初掌大权的宅男们面对这几十万饥寒交迫的军民,实在没有信心能打败日本土著建立政权;想来想去只能逃向外海,学习西方殖民者对付那些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土著。宅男们目的明确,携带了尽可能多的食物和淡水,经过大半年的漂泊,终于抵达了一片大陆,即现实中的澳洲,而当初随行的三十余万军民,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依靠宅男们记忆中有限的一点理工科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加之手握大权,历经数百年经营,终于在十七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了近代化工业体系,当初的十万军民则繁衍到了3000万。皇帝大权独揽自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抵达澳洲之后宅男们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制度架空皇帝,数十年之后,君主立宪制就已较为完善。宅男们都成了几个大贵族的老祖宗,但是掌权者大部分已经不是他们的后代,这也是制度的好处之一。

东渡而来的华夏子孙后代们,依靠的祖辈传下来的一点预言,发兵远征故土。凭借近代化的火器和严格训练的军队,一举击败满清鞑子,灭亡明朝。1648年建立中华帝国,定都北京,澳洲旧都为陪都。而皇帝仍旧留在澳洲,赵氏子孙,早已乐不思蜀了。

中华帝国建立后,建设重心便即转向中华本土,毕竟澳洲大部分都是荒芜的沙漠。澳洲不仅得不到重视,还不断被中央政府抽调人力物力支援本土建设,人口方面,仅仅是军人家属,便有上百万人迁往本土,因为新的政权需要大量支持君主立宪制的基层官员,所以澳洲青年去的更多,他们的父母也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迁往本土。据澳洲历史记载,根据统计局数据,1635年澳洲总人口约3048万,而到了1675年,人口居然降低到了2243万,这其中还包括自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发现澳洲以来,陆续迁入澳洲的十余万白人,加上他们的后代,已近百万之多。可见迁往本土的移民规模之大。而澳洲各级政府所储备的金银更是十有**被调往本土作为恢复经济之用。而已经初具规模的各类企业,除去需要依托澳洲资源的,都纷纷迁往中华本土,毕竟那里的人力资源要便宜的多,矿产资源也更为丰富,土地价格更是低廉。生产型企业一走,各类商铺自然也纷纷随之迁移,澳洲本地的经济开始止步不前。

随着本土建设的蒸蒸日上,澳洲人越来越不满,感到自己似乎被抛弃了。尤其是随着欧洲白人的到来,大大增加了澳洲的独立倾向。留在澳洲的官员中,以副首辅宋君苔的职务最高,他的心思活动了。原本依照先祖预言,澳洲是不应该接纳白人的,正是因为宋君苔提出要以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统来划分敌我,才使得白人得以在澳洲定居入籍。现在,这些白人成为了宋君苔澳洲独立政策最坚定的支持者。

中华本土距离澳洲万里之遥,鞭长莫及。1675年,宋喜宗在澳洲宣布独立,任命宋君苔,人称七字狂魔宋太君,刷分利器宋太君,妇女之友宋太君,无人不晓宋太君,喜闻乐见宋太君,艇座基友宋太君,杀负我狗宋太君,博闻广记宋太君,春色无边宋太君,丧尸猛将宋太君等等等等者为大宋首辅。

原首辅彭海声,人称丧尸天王北斗艇,得知消息后,即刻宣布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并出任首位共和国主席。上任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发兵进攻澳洲,战火所及,满目疮痍,遍地焦土,共和国虽然兵多将广,实力雄厚,然而劳师远征终究比不得澳宋朝廷以逸待劳,宋君苔能做到副首辅之职,绝非酒囊饭袋,至1696年,共和国的财政终于无法支持,收兵回国。澳洲和中华各自独立。野心勃勃的宋太君又宣布废除帝制,自己出任澳洲共和国大总统。不想宋喜宗既然答应独立,自然也不是甘心收人摆布的。暗中,保皇派的势力已经很大,不少人手握重兵,更有想要自立为王的地方长官宣布独立,澳洲随即陷入内战,内战持续数十年,期间饥荒和瘟疫多次爆发,人口剧减,

宋太君和宋喜宗先后于1713年和1715年去世,宋太君之子,宋二君,啊不是,宋小君继任大总统,和宋喜宗之子宋烟宗签订和平协议,时值1716年。

次年,双方的人口统计显示,澳洲人口已经不足1000万,仅有934万人,其中宋小君治下515万,宋烟宗治下419万。其后宋烟宗被刺杀,皇弟篡权,各皇子争位,宋小君得以于1720年统一澳洲。1722年,国防部长,大元帅麦克罗德发动军事政变,将宋小君软禁,成立军政府,1726年军政府解散,麦克罗德出任大总统,大力招揽欧洲白人入籍,此后澳洲均为白人当政,汉族和土著受到种族歧视,越来越多的汉人选择变卖家产,前往中华本土,至1796年,澳洲白人数量已经超越汉人和土著之和。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