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考完以后,茶馆的掌柜给了姜梦桃一封举荐信。这是一封他写给王太师的让姜梦桃前去求学的举荐信。多少茶馆的茶客求之不得,姜梦桃当然视若至宝。可是,她心里也清楚,自己只怕是永远也用上这封别人眼里梦寐以求的宝贝了。因为,她是女子,是不能入仕求学的女子。堂堂太师,是不可能收一个小女子做门徒的。
春试以后,考生们不能马上返乡,必需继续住在州城中,等待放榜。孟山考完无事,全身轻松,便日日陪姜梦桃去茶馆里帮忙。掌柜的闲暇,便给他们讲解一些诗文。他的见地有许多地方与姜峰不同,更加的深邃、沉稳,说的不好听些,就是保守。然而,能听到对同一文章的不同见解,也是有好处的,这些都让他们兄妹二人受益非浅。
出了四月,春试放榜,孟山得了第六十七名。兄妹二人高高兴兴的领了秀才的文书,向茶馆的掌柜道了别,归心似箭的回翠屏山去了。
孟山的爹娘见孟山中了秀才,喜极而泣,把那个烫了金字的文书恭敬的供奉在香案上日日参拜,很是隆重。
自己的徒弟有了出息,姜峰也很高兴。可高兴之余,他还是不忘责备姜梦桃,不告而别,行为太过冒险。然而,他并不是要真心的发难,实际上是出自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心疼和担心。自从姜梦桃偷偷的随孟山离开翠屏山,姜峰夫妻可以说是无一日安枕。林四娘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在佛前上一柱香,保佑姜梦桃平安归来。姜峰表面上不曾表露半分,心里也是记挂的很,常常一个人站在山顶,遥望出山的小路,半晌无语。
姜梦桃呢,自己的目的已然达到,对姜峰和林四娘的责备她自然满不在乎。“我还不是平安的回来了。”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女儿不仅学了文,还偷偷的学了武。有了本事,本来是好事,可是夫妻二人不仅高兴不起来,见姜梦桃羽翼日渐丰满,反而愁眉不展,越发的担心了。
姜峰道,“梦桃长大了,心也大了。只怕是要飞出这片大山了。”林四娘默默的落泪。“由她吧。我们总不能如此自私,在这里困她一辈子。”
春去秋来,孟山读书习武更加的用心了,一心准备两年后的会试。如果会试也能得中,那就是举人老爷了,可以有资格修补官位。现在得了秀才,孟山已经是这个小山村里百年来最有出息的人了。全村都为之骄傲。将来会试如果能够得中举人,那可是翠屏山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仅光宗耀祖,即使是同乡谈论起来,也觉得的脸上很有光采。
从他们回来,村里、山外已经有人家托人到孟山家里,来提亲了。孟山有了秀才的身份,将来肯定会有好的前途,他们都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孟山。孟大娘一时没了主意,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推也不好推,这毕竟是好事。孟山也到了该娶妻的年纪。本来就是春试拖着,才没有主动张罗。现在,有媒人上门,孟山的爹娘心里是欢喜的。可是,孟山不愿意。他还有大志,不想马上娶妻生子。孟山的爹娘只好婉拒了。对方埋怨,他们陪尽了笑脸。
姜梦桃总是调皮的拿这件事来打趣他。时时,弄的他一个大红脸。这些都是闲话。最让姜梦桃放不下的,还是那封茶馆掌柜给她的举荐信。去,还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