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三国之宋武逆袭> 第73章 汉风尚武重恩仇好任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汉风尚武重恩仇好任侠(1 / 2)

汉军之强,在于汉民尚武。此时的汉人,重恩情报仇恨,既有北方的刚烈勇猛,又有南方的随性任侠,正是历史上最早开化,国力强大远远超过周边国家民族的时代,同一时代,可能只有罗马帝国能与之相比。

也是因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分工不够细,汉朝国家机器对人民管理和约束并不那么细致,并不拘泥于过于细节的民间内容,天子垂拱而治,下层甚至任由乡绅、三老自治。一个会稽郡便有浙江半省,福建全省那么大,根本不可能过分细致管理。加上交通不便,所以经常出现叛乱和少数民族****,中央和地方,士大夫和平民都不缺乏应对少量乱军、蛮族的经验。

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汉风”吧。

青州便是这样一个“汉风”炽烈之地。

腾述对辽东郡的艰苦情况有细致的描述,满以为众人会被吓到。

然而书院中的士子们,各个磨拳插掌,一人大吼:功劳自凭马上取,做个书生万户侯

“对,做个书生万户侯。”士子们纷纷响应。

凭战功,斩首数封侯,或许是书院中一部分士子从小的希望,军工封侯者,不仅自己一步登天,还可以荫庇家族。

举例而言,孙坚官职仅仅是长沙太守,便因为前后功劳,在讨伐董卓之前,就被封为乌程侯。要知道乌程是吴郡下辖的一个县,虽然是小县,但也是数千户侯的级别。

孙坚的上司朱俊,仅仅是一个乡侯,镇压黄巾起义的大名鼎鼎的皇甫嵩,也仅仅是一个乡侯。诸葛亮这样广为人知的人物,出将入相,权倾朝野,也仅仅是一个乡侯,可见汉朝对于军工是多么重视,一点巧都不能取,全凭本事,从血与火中拼搏而来。

————

刘舆、腾述二人退到一旁。

刘舆看着潮气蓬勃的士子们,心中自然踌躇满志,对腾述说:“元才公,当日你说乐浪郡不可守,不仅自己放弃乐浪太守的职务,还劝我这个新任太守放弃乐浪的职务,不要去赴任。现在看来,如何?”

腾述怒道:“辽东苦寒,道路难行,乐浪苦寒更甚之,劝你不要去,是为了你好,你却不识好歹。”

刘舆笑笑:“元才公,我大汉向来以军功为重,你又何必给士子们泼冷水呢,泼冷水还不是没有用。”

腾述诚恳地说:“子方公(刘舆的字没有找到,姑且认为字“子方”),乐浪郡有十八城,以朝鲜县(今天的平壤)为郡城,占据大同江两岸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看是不错。但天气过于寒冷,周边民族复杂,这些,你又不是不知道。”

“你我都是青州人,相识日久,今天就给你交个底。乐浪是武帝时候拓边所置,现已约百年。其地方千里,南面狭窄,北面广阔,有大同江平原和汉江平原两块大平原,汉江平原现在属于南方三韩部落。”

“户六万一千四百九十二,人口二十五万七千五十。但这人口中汉人仅有10余万左右。其余是被同化或者羁縻的少数民族,会说汉话,较为认同大汉。”

“又有根盛叶茂大族在其中,占据大量土地,家兵众多,没有他们支持,很难在乐浪立足。这些大族,隐瞒户口,少交赋税,走私贸易,欺压少数民族中穷苦着。”

“大族持两端以观望,又勾引高句丽、东沃沮,每到秋冬,必来劫掠,少时候1、2千人,多时甚至7、8千人,劫掠粮食、财货,人民。乐浪地方广阔,边远之处山路难行。二十多万户口,看上去可以聚集二万兵,但粮食不足,大族拖延,道路崎岖,往往敌军来时,我这个太守手上仅有2、3千人,东部、南部都尉距离又远,难以策应,往往被贼人分而围击之,只能据城而守,城外人民流离,财货一空,苦不堪言。”

刘舆听得心中暗暗担心,2、3千敌人自然不惧,7、8千人却不易与。

腾述总结道:“子方公,汝已经年过半百,何必趟这浑水?”

————

“元才伯父谬矣,我大汉军威所至,何处不降服,若是今年不能平贼,明年则继续打,总要让这些边陲小国纳贡称臣。”一人高声道。

腾述、刘舆转眼看去,一人长身玉立,1米8有余,头戴高冠,腰配长剑,一身白衣,反射着室内灯火,更令人觉得英姿勃发。

“小侄刘繇,字正方,拜见腾伯父。”

腾述眨眨眼睛,盯着刘繇,昏暗不明的灯火,让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也是那么志向远大,也是那么高大挺拔,不畏困难:

“子方公,听闻你的儿子和部曲在平定黄穰江夏蛮的战役中发挥了大作用,想必就是这位佳儿吧。哈哈,子方公有此佳儿,应能治理好乐浪这样的边郡。”

刘繇脸一下就红了,支支吾吾不好说话。

腾述看看刘繇,又看看刘舆,心想莫非刘舆还有子?

“刘公,二爷,裕少爷和太史大哥回来了。”

腾述伸出头去看,远远一个汉子,大步流星,身披皮甲,要悬长剑,边走边吼,眨眼间就从数十米的半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