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某些谋划不能过分透露,即使对家族也只能说一点做一点,再说一点,再做一点,一步步掌握家族大政的主导权。
作为一个后代人,刘裕对海上贸易的巨大利益十分清楚,绝不满足仅是烟台到大连、烟台到琅琊的海路,他预想的商路更远更长。
黄巾之乱到董卓乱政之间有5、6年时间,这期间东汉中央政府还具有绝对的权威,谁敢在国内组织数万私兵?在黄巾之乱前后,一定要能运送青州的灾民到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屯田,并将他们中的精壮者组织起来为军队,这样就需要提前买入更多的粮食,找到大片可耕种农地,招揽更多的工匠,建立忠诚的中基层军官队伍。
日后根据地和军政工农商体系建立起来,便可依靠大陆和海外的的互动,立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此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三人不一会便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刘舆已在正厅与刘范论事了。刘范,子士则,取“行为士范,名为士则”之意,今年30岁,是刘繇大伯刘宠的儿子,现在郡内官学担任教授。
父亲刘繇于是将刘范的事迹娓娓道来:从名字可以看出,刘宠对老来得子的刘范要求很高,刘范也确实不负众望,十三岁便离开父母,与大伯刘岱一起到洛阳太学读书,年纪不到20便通经书数部、明达法令举为孝廉,在洛阳皇宫里为郎。
然而他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10年前其父刘宠因测算日食有误,从太尉职务上退休,回归乡里。他便活动着,回本州当了几年小县县长。按照资历,他那时完全可以担任上县或中县的县长职务了,然而他父亲身体愈发不好,他便辞去县长的职务,回乡照顾父亲晚年。
刘宠是一个十分清廉的人物,曾经被称为“一文钱太守”。刘宠年轻时候就是经学大师,被推荐为孝廉,出任济南郡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后升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简除烦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会稽郡的首县,即今浙江绍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送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许多钱中挑选一个最大的收下。因此,后人称他为“一钱太守”。
可以说刘宠是刘家几代人做官职务最大的,刘宠和刘舆二人都做到了2000石,但有个特点,牟平刘氏子弟皆以通经闻名,数人以通经举孝廉。更扯的是刘宠还通天文数学和制作技术,牟平刘氏可以说是经学传家的耕读之家(数学这时候也算经学)。
刘范是父亲老来得子的产物,但见父亲年纪大了,便辞掉县长的官职,回乡担任东莱郡守的属官,以便随时可以回家照顾父亲。2年多以前,刘宠去世,刘范作为唯一的儿子,又是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坚持要按照古代礼仪,守孝三年。但家庭也不能没有收入,他便回郡学族学教书,边教书,边守墓。
听到这里,刘裕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父亲刘繇黄巾之乱前后躲避在徐州临淮,既是在保护家族,更重要是在守孝三年啊,不仅代表自己,还要代表大伯刘岱。对现代人而言,守孝制度完全不可理喻嘛,3年可以赚多少银子啊。
************************************
刘范长得高大帅气,神色平平淡淡的,不悲不喜。只是他的鹅蛋脸过于帅气而显得文雅有余阳刚不足,并不是刘繇这种健康豪迈的形象。
三人刚刚进门,互相见过,之后便都坐了下来。刘舆坐了主位“士则,最近过得怎样?”
“多亏了二伯、三伯,范才能平日供奉不绝,要是仅仅靠州学教授的收入,可就没钱买书了”刘范答道。
刘舆又问了些琐碎的事情,刘范都一一答了,回答刘舆这个长辈问题时,双腿跪直,显得很注重长幼和礼仪。
刘舆也不矫情问:“吾家族学有多少学生?”“族学内堂30人,其中刘姓15,别姓名15人,内堂学生至少读过一经,虽然多数学生不能完全解释其中含义,但在本郡的同龄人中,也算得上出色了。“外堂的学生无定数,也就写写画画,识几个字而言。如果有出挑的人,就收归到内学中来。”
“范伯,吾家族人口数千,族学何以仅仅30人?”刘裕很奇怪。
“族学不仅有内堂,还有外堂。族学的内堂都是家族中较为优秀的子弟,几乎都是脱产读书,教授有较为明确和详实的计划,学生每月也要接受大小考试的考验。””刘范也不鄙视侄儿的无知,细致的解释“吾家教授六艺:礼、乐、射、御(驭)、书。每项有不同的负责传授,每项的学习都会占用学生和老师大量的时间。针对年龄的不同,教授的内容也有差别,比如说年龄太小的,身体还未长成,先不学骑马驾车。年龄到了18岁,便需要自己读书,或是外出游学。族学的图书馆对他们都是开放的。学成之后他们中最优秀可以举孝廉为官,或是为吏,或是为家族经营田产生意,或是在郡、县学和族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