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编写教材是个美差
完成粤海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报告后,周马上东又投入到另一项文字工作中,编写教材。
粤海大学是一所新成立的大学,这几年所用的教材,全部是国内其它大学编写的教材,个别新的学科也使用一些香港的大学的教学参考书。现在,是粤海大学兴办的第四个年头了,应该开始逐步使用自己的教材。因此,学校决定:号召全校教师编写教材,每编写一本内部教材,学校奖励3000元,如果该书能公开发行,则另奖励3000元。
消息传来,老师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是一件有名、有利、也不是太难的事,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讲义,把它再系统地整理一下,就成书了。所以,编内部教材一点都不难,有名也有利。是一个大家都抢着干的活,是个美差。
经济系召开会议讨论教材编写的工作,主要是内部教材编写的分配,公开发行的教材无需分配、安排,愈多愈好,不受限制。但是,要找到肯给书号、同意出版你的书的出版社,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讨论到《公共关系学》教材编写的时候,系主任洪世华看了看坐在他身边的潘斌与周东,征求意见地说:“你们两位谁写呀?”
完成粤海市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报告并发表演讲后,周东在粤海大学的影响大大提升,在粤海市也有了一些名气。至少在洪世华的眼里,潘斌与周东应该是平起平坐,半斤对八两。因此,讨论到编写公共关系学教材时,他有点为难,只好先征求他们两人的意见。
潘斌默不做声,见此状,周东主动说:“还是潘老师辛苦一下吧!潘老师对公共关系学造诣颇深。”
“哪里,哪里。周老师过奖了。”潘斌故作推辞。
洪主任一看,一个真心让,一个假意推辞,要他们两人合作写也不太可能。为了和平共处,便于日后的工作,便顺水推舟,说:“那就由潘老师操笔吧!”
会议快结束时,周东说:“洪主任,我想编写一本《发展经济学》的书,作为经济系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的教材,发展经济学是最近几年国内最为热门的分支学科。您看行吗?”
各位老师们一听,不禁一怔。刚刚工作不到两年的硕士,就想给高年级学生编写教材,有点过分。特别是潘斌脸上一阵不自在,老教师们也在叽叽喳喳。过一会儿,老教师们的声音静下来了,因为,这不涉及到他们的直接利益。这些老牌的教授们受了几十年的马列主义教育,刚刚接触一点西方传进来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要他们编写发展经济学,那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要他写,他也写不了。那你们谁要写?就写去吧。反正我是不想写,也写不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教师们没声音了。可潘斌的心里一直难受,这不是分明在向我挑战吗?这也太过分了,先得制止他的张狂。
“可是学校没有开这门课呀?”潘斌故意作难道。
会场一时无声。
“我想以后会开这门课的,现在,国内一些师资力量强的大学的经济系都开了这门课。”周东继续说。
“那这样吧。你的意见我转告给教务处,如果学校同意开这门选修课,这教材就由你来编写。”洪世华不想自己的两位副手矛盾公开化,就先应付着说。
会议结束后,周东决定写两本书:即《管理学概论》和《公共关系学概论》,这两本书都争取公开出版发行。如果只作为内部教材,意义不大,在以后论成果、评职称时,校内出版的内部教材是不算数的。
好在出版译著《公共关系学》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时,周东与出版社打过一些交道,摸出了一些门道,和那些编辑、主编混熟了。周东相信: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会支持的。
周东想到了在北京的两个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帮助出版了《公共关系学》,经济出版社帮助出版了《结构变化与产业政策》,这两个出版社的编辑室的主任与自己的关系都不错。但是,商务印书馆是以出版世界名著与国内大学者的著作为主,不会出版一般的教材。而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范围就比较广,对所出版书的学术要求也不会太高,在经济出版社出版两本教材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于是,周东想到了经济出版社编辑二室的赵主任,准备与他谈一谈这件事,必要时去北京一趟,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