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第140章 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1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146)(1 / 2)

富勒原本就没有刻意去强调究竟间接路线还是正面突破谁最优越的问题,他对利德?合特所片面推崇的间接路线也从来都没有全盘否定,只不过他认为应当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势来作出是否要采取间接路线的决定而不应该一概而论将间接路线摆在最优越的地位。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对于装甲战车在丛林地和森林地作战模式的解析中可以看出。

在丛林和森林地带进行传统的战争时,应当将部队分为前卫、主力和后卫三个部队,而为了更好地防护主力,后卫应当细分为左右两个侧卫。具体的战法是,当前卫与敌军接战后就立即停止行军,使前卫用火力牵制住敌军、同时两个侧卫则迅速前进在前卫火力的掩护下练过敌军侧翼以攻击其后方。这种战法可以用牵制、机动、攻击来概括。

但是,对于机械部队在丛林和森林地带中的作战,富勒认为最好的编队应当是菱形或弹性的方队,应当将部队分为四部分:主力、一个先头分队、两个侧卫和一个后卫。具体的战法与传统的战法颇主类似,当先头分队遭遇攻击时即停下来牵制敌军、与此同时两个侧卫迂回包抄,后卫充当预备队,主力装甲车辆则迅速攻破正面的敌军。由于编队是以主力装甲车辆为中心的菱形或弹性,因此当侧卫或后卫遭受攻击时即以此部分来牵制敌军,与之相邻的两个卫都可以临时充当侧翼迂回包抄敌人、而与之相反的那个卫则可以充当预备队,但是最终还是要由位居中央的主力装甲车辆迅速突破敌军。

在沙漠中作战时的决定性因素是水,因而沙漠中的骑兵部落总是习惯于凭借着数量众多的骑兵将敌军团团围住、断绝其水源供应以迫使敌人要么渴死要么投降。但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沙漠作战时总是能够找到克制这种围困战术的办法,亚历山大的做法是将其战斗力较强的轻骑兵和骑射手派出与他的主力部队分开,以前者引诱沙漠骑兵围困并牵制住敌军,与此同时他的主力步兵以向心的弯月形推进,他的重装骑兵则跟随在主力步兵之后俟机绕到弯月形步兵阵势的对面以对围困者实施反包围。

机械化部队在沙漠中的作战模式,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只不过用以牵制敌军的是先头卫队、用以侧翼迂回的是摩托化部队,而用以实施正面突击的则是装甲车辆。

除了路线选择、优先攻击对象的不同之外,间接路线与正面突破的第三个不同之处还在于,前者是以主力或重兵凭借高机动性迂回到敌军一线作战部队的侧面和大后方的,而后者则是以前卫和侧卫来牵制、迂回包抄一线敌军最后再以主力装甲战车来突破一线敌军的。由此看来,《装甲战》至少丰富了正面进攻的内涵,那即是正面进攻主要是指针对敌军一线作战部队而进行的,相对应,间接路线则主要是针对敌军二线甚至三线部队及其所担负的任务而进行的。但是,两者又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利德?哈特也从来没有全盘否定正面进攻的意义,只不过假如间接路线所面对的是敌军一线作战部队,那么其自然偏向于采取侧翼和迂回包抄的战术。

核均势逻辑的现实基础假设是虚假的

信奉这种核均势逻辑的美苏两国彼此相信,既然两国都拥有足以毁灭地球若干次的核力量,那么两国也同时具备毁灭对方和在对方攻击之后在反击中毁灭对方的能力,由此而达成的默契是两国谁也不愿意进行核战争。

然而,我们应当清楚,所谓毁灭地球若干次的那种以核能为形式的军事力量仍然掌控在当事国的手里面,而假如一国真的下定决心要对另一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话,那么它肯定要经过周密的估算和布署来在第一轮攻击中就尽力消灭另一国或者至少确保其所残留的核攻击力量无法对自身构成致命威胁,而后在第二轮的攻击中则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肃清另一国残存的核力量,这样所谓互相确保核摧毁能力的逻辑也就根本不成立了。

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信奉核均势逻辑的人不认为有谁能够在先发制人的第一轮打击中就能够致对方于死地或摧毁对方核反击的能力,他们坚持认为被打击者一定会保留足够反击的核力量来在第二轮交锋中反过来向对手施加致命的核打击措施,照此逻辑,反击者的用已经遭受摧残的剩余核力量反击首先发起核战争的攻击者,而后者也必定会在第二轮交锋之后保持同等的核反击能力,于是,在第三轮的打击中,实施先发制人攻击的那一方同样可以重复第二轮中被打击者的核反击措施,结果,核均势逻辑演绎成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层次假设之中。

核均势逻辑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就此显露出来了,既然双方都拥有足以摧毁地球若干次的核力量,那么为什么双方还会有着近似于无限制的核均势逻辑来演绎一方的攻击与另一方的反击和重复被攻击者的攻击和攻击者的反击呢?

我们按照常识就可以知道,假如苏联决定对美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话,那么苏联人必定要考虑好究竟如何才能够在第一击中就对美国的核反击能力造成致命的打击。美国的主要核设施在哪里?美国可能保存下来的核反击力量有哪些?美国人究竟能够承受住苏联人所施加的能够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