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丢失延安在战术和战略上的意义
中国国共内战期间,一开始享有战略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对**领导的四大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国民党军的主要进攻目标是占领解放军所控制的各大城市及交通要道,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军并不计较一城一时的得失而力求消耗国民党军的进攻力量,结果是,国民党军先后共占领了解放军所掌握的100多座城市,而解放军主力部队则转入广大的农村与山区以等待时机反攻国民党军。在这种情势下,1947年的3月间,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军在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延安,面对国民党军的强大攻势,解放军最终放弃了延安而实行战略撤退。攻占延安使得南京国民政府可以对中外的众多记者们宣称他们已经基本上占领了控制了全国战局,而******及其领导的解放军也很快就将被消灭。
但是在当时包括蒋介石、******和其他一些军事将领、外**事观察家们,以及后来的军事评论者们,都相信,国民党军占领延安更多地具有象征性意义而且其政治意义多于军事意义,因为******领导的解放军主力并没有被消灭,而且根据******以往的战争经历来看,他极有可能会带领解放军重新进行一次新的“长征”,只不过这一次“长征”并不是以战略转移为目标,而是以暂时的退却以便等待有利时机反攻为目标。
正因为如此,国共双方这时都意识到了双方即将进入主力决战的阶段,但是国民党一方却苦于难以找到解放军的主力而欲战不能,也就在这时,原本享有战略优势的国民党军因为要占领和防守太多的城市及交通要道而不得不分散兵力,结果使得国民党军能够用于野战的兵力大为减少。另一方面,******则敏锐地察觉到国民党军陷于兵力分散、处处设防的困境之中,因而决定解放军主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解放军主力板块的一部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入国民党统治腹地地带,将其统治重心南京和武汉之间的交通线切断并威胁着这两大城市。自此,解放军开始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并最终在两年之间彻底击败了国民党军。
长征的原由是红军在战术上失利,但是长征本身却最终造就了红军在战略上的胜利;国民党军攻占延安使解放军在战术上受挫,但是解放军却并未因此而遭受战略上的重大损伤,结果反而造就了其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为了军事上的最终胜利而丢掉政治中心只是迫不得已的做法
你在任何时代都不应当认为丢掉政治中心地区是理所当然的做法,政治中心之所以存在必然有着其巨大的战略价值,相对应,它的丢失也必然为给你造成巨大的损失,只不过在与你为了夺取最终的军事胜利这一目标和行动的驱使下,你相比较而言为了夺取更大的目标而不得已以政治中心的丢失为代价。1812年面对拿破仑大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俄国沙皇主动放弃了莫斯科城,但是,这却绝非沙皇的本意,而是在俄**队被拿破仑大军打败之后在其总司令库图佐夫的坚持下才被迫放弃的。相对应,1941-1942年间,斯大林面对行军的强大攻势并没有主动放弃莫斯科,而是集中兵力阻击德军,并最终挫败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
1814年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英**队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并焚烧白宫的做法,使得美国民众的抵抗士气骤然低落,而美国总统杰克逊的威望也跌落到了最低点,只是由于随后美**队在佛罗里达打败英军,才勉强保住了杰克逊的威望并使得美国民众的抵抗士气得以回升。相同的道理,1947年中国内战中,解放军放弃延安的举动只是为了避免作出更大程度上的牺牲,而人们绝不会以为放弃延安本身即是一种最佳的做法。
丢掉政治中心的做法,大都是在战术上遭受失利之后为了整体战略上的胜利而不得已为之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一些战例中,交战的一方为了避免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力量对敌,而主动放弃那些距离敌人较近且孤立无援的地区或者处于敌军包围形势之中的孤立点,但是,这与放弃政治中心的做法是有着极大的差别的。你占领和控制这些孤立点的做法并没有因此而使得你的政治足以随之迁到这些孤立点上,而且这些孤立点与你的政治中心对于你的整体战略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率军在白马击败袁绍的前锋之后,主动放弃白马城将白马城的百姓撤退到后方。当时的情形是,袁绍的军力强大约有10万人,而曹操所能集结的主力战队只有2万人,而白马与另一个城池延津事实上都是孤立在袁绍大军面前的两座孤城,为了避免分散兵力和集中兵力与袁绍对垒,因而曹操果断地放弃了这两座孤城。最终的结果是,曹操在官渡集中兵力与袁绍决战最终战胜了袁绍。但是,在此一战例中,白马和延津相对于曹操而言,都只是边境城池而绝非他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