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登陆战中的兵力(8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登陆战中的兵力(85)(1 / 2)

在1592-1598年间日本登陆朝鲜半岛试图占领朝鲜而遭到支援朝鲜的明朝军队阻击,这场战争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92年至1593年,第二阶段从1597年至1598年。在第一阶段中,日本的丰臣秀吉派遣其全部精锐20万军队渡海登陆朝鲜釜山,随后便一路攻占朝鲜大片土地。朝鲜国王立即向明朝政府请求派兵援助,应邀出兵的明朝政府前后共派遣了5万人来与侵朝的日军作战,由于军队的集结与将领的调派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因此直到1593年的正月,明军才在其统帅李如松的指挥下攻克了日军占领的平壤城,而日军在此之前则因为慑于明军的援助与自身兵力的有限而没有继续发起大规模进攻,然而紧接着李如松的军队就在另一地点被日军打败,尽管日军随后主动放弃了朝鲜的王京向南撤退,然而明军却苦于兵力有限而没能继续发起攻势。在1593-1595年间,明朝政府与日军之间达成了一种后来证明是虚假的和平协议,于是双方都从朝鲜撤出了其主力部队。然而到了1596年,当日本人最终发现这一和平协议是虚假的之后便又立即准备再度登陆朝鲜,第二年初,丰臣秀吉调动15万人登陆朝鲜,于是朝鲜国王便再度向明朝政府求援。这一次,明朝政府共派出了75000人的援军,并且随着战事的发展,明朝政府不断向朝鲜增派更多的援军,而日本方面由于丰臣秀吉所投入的是其全部精锐部队,因此一旦其在朝鲜战场上遭遇失利而在朝鲜的日军就根本不能指望他们的将军能够从本土派来有效的增援部队。明军和朝鲜军凭借着其数量上越来越多的条件向日军发起强大的攻势,日军节节失利而丰臣秀吉却束手无策,最终在丰臣秀吉于1597年死后,在朝鲜的日军才得以撤退,然而由于这时在朝鲜半岛上的日军事实上已经成了孤军,因此在撤退的途中他们因配合不到位而再次遭受了明军和朝鲜军队的重击。一些历史作家们声称在这场朝鲜保卫战中,明军和朝鲜军队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是由于其战争是正义的和明、朝两国人民的坚持作战,这种论调在我看来是很空洞的,在这场战争的两个阶段中,明、朝与日军的军力对比在一开始都是有利于日本的,然而日本人登陆朝鲜半岛上的军事力量还远没有强大到足以彻底击败明、朝联军的程度,在明朝政府不断地向朝鲜增派更多的援军以致于在朝鲜的明军能够主动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攻势之时,在朝鲜的日军已经是日本的全部精锐因而无法像明军那样得到源源不断的增援而变成了孤军,我们可以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朝鲜的明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后勤补给上都要远远优越于日军。因此,最终的结论是,1592年至1598年间,日本之所以在入侵朝鲜半岛的战争中遭遇惨败,其主要原由有二:一是日本人根本无法在朝鲜半岛上投入足够多的军事力量以此来确保其在朝鲜半岛上能够始终优越于明朝军队;二是在朝鲜作战的日本军队已经是日本的全部精锐因而事实上变成了孤军,这就导致其在朝鲜战场上的兵力损失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1915年2月19日,为了实施由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设想的从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攻占君士坦丁堡从而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同盟国集团的目标,英、法联合舰队在英国海军上将卡登的指挥下向达达尼尔海峡的土耳其、德国联合防御部队发起了炮击,卡登的战法是要凭借英、法海军的优势火力摧毁两岸的土、德防线从而突入马尔马拉海接着攻占君士坦丁堡。然而,英、法联合舰队的炮火并没有摧毁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御工事,土、德联军的顽强抗击迫使英、法联合舰队的攻击行动陷于失败,卡登本人也被撤职而改由德罗贝克海军上将接替。

德罗贝克放弃了单独依靠海军舰队直攻君士坦丁堡的战法,转而决定实施一次陆海军联合登陆作战行动,其要旨为由登陆的陆军协助海军舰队清除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防御工事然后海陆并进直攻君士坦丁堡。但是,由于从北非的亚历山大集结登陆兵力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因而迟至4月25日,约8。1万名联军士兵才在英国陆军上将汉官尔顿的指挥下在达达尼尔海峡南端登陆,而在此期间土、德联军则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加强其海岸防线,由于土、德联军的顽强抗击,英、法登陆部队在头两天的战斗中即迅速损失了1。8万人而只夺取了纵深不到1。5公里的滩头阵地。接着,英军决定增派兵力登陆以扩大滩头阵地,这一次,英国海军统帅部从更远的英国本土抽调了12。7万人,但是由于兵力的集结和运输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因而直到8月6日,终于增兵至12个师的英、法联军才得以实施再次的登陆行动并转而发起攻势,可是到了8月10日,再次获得足够时间加强防御工事的14个土耳其师成功地阻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再次攻势。

由于登陆行动的再次失利,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被迫辞去职务,而保加利亚则加入了同盟国一方作战。面对这种形势,英国的盟友希腊也呈现出倒向德国一方的倾向,因而英国海军统帅部不得不终止这次战役。

达达尼尔海战中,协约国前后共计有57万人(英军49万人、法军8万人)参加作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