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总体战(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总体战(60)(1 / 2)

战略基础:《总体战》

总体战的军事战略性质

《总体战》总共分为七章,其中前三章“总体战的本质”、“民族的精神团结是总体战的基础”、“经济与总体战”是在讲总体战的性质和基础条件,第四章“国防军的兵力及其内涵”是在讲军事力量本身的构成,第五章“国防军的编成及其使用”是在讲军事力量的使用,第六章“总体战的实施”和第七章“统帅”其实都是在讲述总体战如何实施这一问题,而本章节对于鲁登道夫《总体战》一书的解析也即立足于这种构架之中。

总体战对于军事战略基础的依赖

民众的生产功能与精神团结是总体战的战略基础;

民众对于军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是军事保持其斗志和战斗力的条件;

军队在前线的作战目的与结果是与民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鲁登道夫自述他在比利时的列日作战头几天对于战争的感受:

“陆军和海军,如同德国土地上的橡树一样,扎根于祖国。他们靠国土生存,从中汲取力量。他们能够得到,但不能生产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只有依靠家乡给予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以及人员补充才能战斗。陆军和海军正是靠着这支力量的支持,在战争的千辛万苦中去争取胜利,去英勇献身,去忘我奋战。有这样的军队就能够保障德国的最后胜利。祖国正是依靠这支军队,进行着这场对整个世界的巨大战争。至于盟国的援助,以及根据陆战法对被占领土地的资源科用,皆属次要因素。”

“陆军和海军必须不断从祖国获取新的精神活力、人员和作战物资,并藉此保持其战斗力。”

“祖国必须在人员和物质力量上为作战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今天,我认为还要增加精神力量)。”

“后方不仅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国防力量的生存根基——不允许出现任何裂痕;而且是纯洁丰盈的力量源泉——必须保持久盛不衰。惟有如此,才能使陆、海军的精神坚如钢铁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人民内部需要强大,仅这一点就能给军队以源源不断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军队的力量已水乳交融,无法分开。军队在前线的战斗力完全取决于国内人民的战斗力。”

在总体战中,一个国家的后方基地、全民支持与全体民众的力量转化都属于军事战略基础的范围,鲁登道夫一再强调这种军事战略基础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性作用。民众参与总体战的途径并不是直接出现在战场上与敌人交锋,而是在背后为前线军事及整个国家的战争活动提供精神和物质力量支撑。

鲁登道夫得出的惟一结论“战斗力渊源于国内,表现于阵前”最能说明军事战略基础与战略力量本身之间的关系了,战略力量从国家的内部资源与生产转化体系中汲取,而只有当它被应用于战场时才能够显示出其巨大效能。也正是因为如此,破坏或者摧毁敌国的后方军事战略基地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敌方武装力量的战斗力也取决于敌国人民的战斗力”因而在一战中,“敌国自始至终都在竭力摧毁德国人民的精神团结”而在未来战争中,“敌人除消灭我武装力量外,也必将以瓦解我人民的精神团结为目标。”“这种强有力的作战手段(攻击敌人的后方战线)的威力”德国人也可以反过来加以利用,“这一斗争应首先由国内展开,经中立国直达每一条战线。”

民族的精神团结是总体战的基础

“军队扎根于人民,是人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民的力量表现在其体力的、经济的和精神的力量上,并决定了军队在总体战中的力量强弱。”鲁登道夫更强调精神的作用,“精神力量在维护民族生存的斗争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军民团结如一,休戚与共。”在旷日持久的维护民族生存的战争中,“精神团结能最终决定这场争取民族生存战争的结局。”“单单依靠精神团结,人民便可以不断向艰苦搏斗的军队输送新的精神力量,就能甘为军队工作,甚至在战争艰辛和敌人攻击下,也能始终保持克敌制胜和不屈不挠的信念。”

但是,民众对于军队的精神支撑并不是单向度的,军队也必然要通过他们的辉煌战线来鼓舞人民,在总动员被实施以后军队在国家中所占据的特殊地位也就开始消退,“接着,人民和军队的精神状态也会日趋低落;战争延续时间越长,这种情况越趋严重,如果前线不能以胜利消息给军队和人民以直接的精神鼓舞,那么军队和人民的精神力量最终便会丧失殆尽。”

“我们需要一个精神健康、身强力壮的民族,它能坚忍不拔,持续作战,摧毁敌人的意志;它能在前线、后方甚至敌占区泰然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它能识别各种危险,并不因战争的延续而产生丝毫动摇。”鲁登道夫将妇女视作为战时后方的支柱力量并且由此而得出妇女在后方的工作与男人在前方的战争活动同等重要,“总体战是无情的,它要求男人和妇女都要不遗余力,奉献一切。战争不仅针对男人,同时也是针对妇女的,她们亲眼看到战争是如何威胁着她们的孩子和丈夫的生命。妇女对于促成民族团结具有无穷的精神力量。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