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军事战略论> 三要素战略(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要素战略(18)(1 / 2)

势的掌控

宋代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胜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传统的说法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讀蕶蕶尐說網人的力量微薄,总是不能完全掌握客观事物,但是,客观事物又并非是孤立存在而总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并且在许多时候人也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人的作用同样可以改变客观事物。势的掌控,相对于个人微弱的力量而言,是难以实现的,但是个人微弱的力量却可以对势发挥出程度不同的影响,多个人微弱的力量发挥出合力作用就可以对势产生明显的改观,所有人微弱的力量共同催动也可以扭转既有的势。

由于势并不是呈直线延伸状态或者按照某种正向或反向的比例关系延伸,因此,尽管集合众人之力努力扭转势的形态,但是在某些阶段却常常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的众人之力并不能扭转势反而因为势向相反方向的延伸而在事实上阻碍了目标的实现。

势的具体形态总是曲曲折折、难以准确预料的,势最终所要到达的终点、其为此所要前进的方向也并非总是如掌控者所愿。原本预定的路线在实际实施之后却变得亮无用途,原本想要达成的目标在实际掌握过程中却发现根本无法实现,这就是说人们对于势的掌控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努力而已。由此可以说,势的掌控也只不过是尽人事而已。

势的利用

势也总是离不开人的推动作用,但是,相对于某一特定的人而言,其对既有的势的掌控是极难实现的。不过,人并非对此无能为力,既然无法掌控既有的势,那也可以尝试着去顺应和利用这种势。

势的利用,同时必然也意味着当事人的被动处境,并且由于人的利用能力、掌握的信息和实际操作手段有限,也常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形。

一切顺势而动,美其名曰顺天应命,这就是纯粹的消极应对,并且必然会陷入被动局面;自以为无所不能、可以单独自己的意愿左右形势,这种做法过度夸大自信的作用,因而同样会陷入失败境地。

人既是势的影响者,同时也对势产生影响,人与势之间不是对立或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是某些参与者与参与的事项之间的动态关系。

势与力

势因力而生,力依势而动。物理学中的力,只是在物体间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才发生和存在,由此可见,物理力是抽象的。势既然指代的是行动趋向,那么它同样也是抽象的并且只是在实际形成的过程中才存在。力与势的合体,即是能量,既然力与势都是抽象的,那么二者的合体能量同样也是抽象的。

能量既然是抽象的,就肯定不能单独存在和发挥作用,所以要由基这种东西来承载。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承载能量的基,但是真正促动基发挥作用的却正是其所承载的能量本身。

如果将势比作河道,那么力就是水流。水流的具体形态除了受到其自身本来的属性、促动因素之外,还同时要受到河道地形、走向的制约。但是,所谓的河道也正是相对于水流而言的,不能排除某些时候先有干涸的河道然后才有水流,但是追溯始末,却总是由水流催生出河道,河道必定是由水流参与塑造了的势。

基、力、势三位一体

基生力、力生势,三位一体,事物由此而衍生。重力不重势,所以迷信暴力的做法就会产生;重势不重力,因此投机取巧的行为就屡见不鲜。既重力、又重势却不重基,这样不知力之所以为力、也不知势之何以为势,所以就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以偏概全。

重视基,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重视力,势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前进;重视势,目标就能够充分地实现。

所谓基,力之所生;所谓势,力之所用。因此,力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条,要想把握事物的进展,就必定要牢牢地抓住力这一条主线。以力为主线条,其本意是要掌控者在力的生成、力的维持与力的使用这一动态的循环过程中用以操作战略。然而,由于一部分人的惰性、一部分人的无厘头还有另一部分人的不明就理,抓住力这一条主线被简化成了只关注力本身,由此生成力的基、使用力的势都被忽略掉了。比如现在流行的综合国力测评,分明是强调综合性,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关注和测评国力本身的大小,生成国力的体系、使用国力的方法都被排除在外。像这种只关注力本身大小的做法,就是静态和僵化的做法。

重基不重力、重基不重势,这样就会导致只关注数量而不关注质量和质量的使用价值地。譬如一家工厂,只知道生产数量更多的产品,却不关注产品的质量,结果产品的质量下降,用质量下降的产品进行销售而利润就得不到实现。现在有一个国家,只是强调要创造更多的力量,却并不关注力量本身的质量,而它所创造出来的力量就会贬值,当它使用其已经贬值的力量时就难以达成政策目标。重视基,其本意是要重视力量产生源头,所谓源不深水不流,说的就是只关注水流却不关注水何以流的情形,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不从源头上重视质量进而导致整体质量都受到损害的情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