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又游说韩宣王说:“如果大王侍奉秦国,那么秦国就必定会求取韩国的宜阳、成皋两地,现在如果大王您答应了秦国的要求,那么明年秦国就又会再次向韩国索要土地。讀蕶蕶尐說網到时候,如果大王想要给予秦国土地而韩国的土地已经所乘无几了,如果大王拒绝秦国的要求而秦国必然会报复韩国,那么之前大王赠送给秦国土地的做法也就是前功尽弃了。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对于土地的需求是无尽的,用有限的土地来应付对于土地有着无尽需求的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市井中结怨招致祸患了,韩国没有与秦国交战而韩国的土地就已经被削割了。臣听说民间流传的谚语说宁愿**嘴、也不要成为牛尾巴。现在如果大王向西边侍奉秦国,这就跟当牛尾巴没有什么两样了。以大王的贤明,加上韩国强盛的兵众,但是却背负着做牛尾巴的名声,臣私下里为大王所不值。”韩宣王听说后愤怒表示不会向西边侍奉秦国,愿意与赵国合纵。
接着,苏秦又游说魏襄王说魏国的土地广阔、兵力强盛并不亚于楚国,“但是由于魏国与虎狼之国秦国交好而使得秦国得以趁机鲸吞天下,最后魏国也一定会因此而受到秦国的侵犯,但是大王却并没有想到这一层。那些大臣们,对外凭借着秦国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君主,没有比这更为罪恶的了。魏国是天下强大的国家,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君王。现在有意向西边侍奉秦国,甘愿作为秦国在东面的藩篱、替秦国修筑帝宫、受到秦国的约束、向秦国贡奉,臣私下里替大王感到羞耻。”苏秦对比当年越王勾践以三千吴军灭亡强大的吴国,声称魏国有兵众胜过越王百倍,但是“现在大王却听从群臣的说法而想要向秦国臣服。如果想侍奉秦国就必定要割取土地给秦国,所以尚未交战而魏国就已经被削弱了。所以凡是那些建议侍奉秦国的大臣,都是奸臣,并不是大王的忠臣。他们身为人臣,割取君主的土地以求在外边与秦国交好,只是巧取一时的效用而并不考虑此后的祸患,损害公家而使自家显赫,在外边借助于强大秦国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君主要求割地给秦国,请求大王明察。”苏秦最后总结说如果魏国侍奉秦国那么后患就一定不会断绝,而如果与其他各国合纵一致抗秦,那么魏国就再也不会受到强秦的威胁了,魏王欣然同意了苏秦的说法。
苏秦趁势向东游说齐宣王,齐国的土地广阔、国家富裕、兵众强盛,但是却想要向西侍奉秦国,而他私下里替齐王感到不耻。而“韩国与魏之所以非常畏惧秦国的原由,是因为它们与秦国接壤。当两方刚刚出兵的时候看起来还是旗鼓相当,但是不出十天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形势就已经被决定了。韩国和魏国如果在交战中战胜了秦国,那么它们的兵力也必定会折扣大半,而它们也难以继续守卫其国土;如果它们交战不胜,那么秦国灭亡它们的命运也就会紧随其后。所以韩国与魏国非常看重与秦国之间的交战,而很不愿意臣服于秦国。现在如果秦国攻打齐国就是这个样子了,齐国的土地多过韩、魏数倍,齐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军想要深入攻打齐国而必定会顾虑到身后的韩国和魏国会截断其后路。所以秦国顾虑重重、想要进攻却不敢前进,而秦国无法为害齐国的情势已经很明了了。”但是,“大王却并没有考虑到秦国无法攻打齐国,而想要向西边侍奉秦国,这就是群臣的计策错误。现在如果齐国能够合纵那么就不会背负侍奉秦国的恶名而能够使齐国得到使国家强大的实惠,请求大王稍稍考虑一下。”齐听说后,就答应了合纵。
在得到地齐宣王的允诺之后,苏秦最后到达齐国西南边的楚国向楚威王游说,在秦国得到蜀地之前,楚王国是所有诸侯国中土地最为广大的国家,楚国的战力一直也都是一流的,然而由于楚国内部的牵制,楚王国的对外张力长期以来总是难以伸展。苏秦在游说楚王时所说的楚国是天下最大的国家,并非全部都是恭维之语,但是,苏秦在游说楚王之前已经造成了其他五大诸侯国同意联合抗秦的形势了,因而苏秦事实上为楚王设置了一种二难的逻辑陷阱,即要么与其他五国联合抗击秦国、要么独自对付秦国而必将遭受亡国的厄运。让我们来看看苏秦究竟是如何说服或者恐吓楚王来答应与其他五国合纵的,苏秦首先夸赞楚国四面有着可以凭借的险峻地势“土地方圆五千里、战甲百万、战车千乘、骑兵数万、粟米可支十年,这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资本,以楚国的强大和楚王的贤明,天下没有谁能够抵挡住楚国的。然而现在楚国却要向西侍奉秦国,那么天下诸侯还有谁不敢向西投向秦国呢。秦国的心腹之患没有比楚国更大的,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就会弱小、秦国强大而楚国就会弱小,楚国与秦国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我替大王考虑,不如与其他五国合纵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秦国就必然会肆无忌惮地派出两支大军,一军从武关出击,另一军进攻楚国的黔中郡,而楚国鄢、郢两都就都很危险了。”苏秦接着又如法炮制了他游说赵国合纵而天下都会亲附赵国的那一番套话,“如果大王能够听众我的建议,那么我就会令山东各国亲附于楚国,山东各国的兵马都会被大王所用,而韩、魏、齐、燕、赵、卫、燕、代等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