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的自己跳了出来,这句话有这么大的魔力么?“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李蛰弦反复诵念了几遍,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悟,但是道德经三句上的青光却愈发显得明亮,每一个字甚至通过青光自主的投影出一个个幻象出来——除了第一个“无”字的春暖花开景象之外,第二字则显示出一条清澈的长河,不断的流淌,河畔的飞沙走石落入河中,河水逐渐昏黄,缓慢,枯涸,李蛰弦不敢停伫太久时间,目光一旦陷入其中,意识顿时便会被其占据。
匆匆掠过后面文字投影出的幻象,可以看到落叶翩跹、起舞盘旋,岩石从天而降,然后自然风化,美人娉婷玉立、容颜枯槁老去,湖泊飞鸟逡巡、又逐渐干枯,众人起高楼、眼宾客,最后楼台崩塌了,新生儿啼哭不断、家族繁荣后又人丁冷落,都城熙熙攘攘、战争之后却又萧索寂寞,一切都在变化,没有永恒的存在,一旦出现,在时间的侵蚀之下,最终都化作了一捧土灰。
李蛰弦匆匆看完每一个字的幻象,仿佛经历了世间一次次的沧海桑田,忍不住一声叹息,不知生为何来,死为何去,既然一切都将归于虚无,又何必匆匆的走这一遭了!
想到这里,李蛰弦陡然一惊,为何自己竟生出了避世之意,要说佛道两说之中,佛家主张避世修炼,以待来世,而道家并无如此主张,如何会让人生出这样的想法了?反复的诵念了几遍经文,幻象不断的变化,随着他诵读的速度越快,变化也就却快,直到后来,一个个幻象重叠到了一起,这时忽然一个骑着青牛的青衣老者背着他朝着远方的流沙深处缓缓行去,仿佛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一般,这个老者悠悠的回过头啦,粲然一笑,说道:被你发现了啊,小友!
李蛰弦顿时大惊失色,连连后退,失声道:你能看到我,你是谁?
说完这句话,李蛰弦便觉得自己愚蠢的厉害,道德经经文中隐藏的幻象显示出的老者,身着青衣,骑着青牛,又走向流沙的,除了这三句经文的撰写者老聃之外,还有何人。听到李蛰弦的问话,老子微微一怔,不过再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他认出来了,毕竟是圣人,即便早已不在人世,也知道自己死后必然扬名,所以见他认出自己来并不惊讶,淡淡一笑,知道这年轻小子必然有诸多问题,也不言语,静静的等待着他发问。
李蛰弦整理一番,终于抬起头来问道:若你是道家先祖老子的话,为何你会出现在这里,你能听到我的话语,想必你不是死物,而是生灵,你是怎么活着的?
死人的灵魂,李蛰弦不是没有见到过,虽然或许不是真正的灵魂,却也类似,便是本相暗影了,它本是灵隐子修炼诸影万相之术时,秘术生成的影子,却保存着灵隐子的意识与思维,即便他早已身死,也能隐藏在暗影界中,直到被自己通灵而出。灵隐子毕竟死去不过百多年,本相暗影体内有着灵力存在,藏身于暗影界中,灵力损失有限,但是也无法一直生存,至多再有百年时间,灵力便会全部散去,无法恢复,这也是他一直催促李蛰弦尽快修炼诸影万相之术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吞噬他秘术生成的影子,从而维持自己的存在。
然而老子死去已经上千年了,即便生前灵力再是雄浑,也无法维持这么长久的时间,李蛰弦不免有此疑问。
老子仍然眯着眼睛,微微笑着,仔细的看了他半天,这才缓缓说道: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老夫出函谷关,西走流沙之时,曾有一位小友向老夫求教,问我何为有无,我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然后其又问,何为道,我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又问我,何为规矩,我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夫每说一句,他便提笔记之,记完之后,羊皮卷轴之上字迹生光,便是你所见之经文!
李蛰弦顿时一惊,问道:这经文不是你写下的?
老子不答,反而反问道:你说了?当日那位小友离开之后,将羊皮赠送与我,而后先我一步,踏入流沙,不见踪影,我追随而去,却不得其门,今日为你所念的另一段经文所感,不由惹我附着经文中的书灵现身,老夫死去千年,不知这文来自于何方?
李蛰弦仔细的说了,老子书灵长叹一声,说道:当初便觉西方现出冥光,竟是有仙灵出世,可惜老夫早已神形俱灭,无法互论有无来去,着实遗憾!
李蛰弦听他之言,顿时知道说话的老子其实乃是老聃生前留下的一道灵力罢了,只不过这灵力着实霸道,能历千年而不散,还保留着老子的一丝意识,对于千年之前,有人能修炼到如此境地,李蛰弦倒是着实震惊,不过这人若是老子的话,那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是传说中成仙的人物了。在如今的天下中,即使不修炼灵力境界,若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甚至是在书画之道上有着极高天赋之人,也会自然的达到极高的拟境境界,虽然无灵力生成,但境界已至,只消筑成灵台气海,须臾之间便可超凡入圣,而老子本就是道家始祖,有此修为也不奇怪了。
不过这些倒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