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侠武至圣> 第五章 天助我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天助我也(1 / 2)

第一道题考的是《武经》里面的一个典故,问荆默刺元何如。

元初闭上眼睛努力去从几个典故中去想荆默刺元这个典故。

稍微一检索,竟然便轻松的记起了这个典故,元初发现,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记忆里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些东西,不是以前的那个元初的,也不是自己的,要不是现在考试,不去特意的想这些典故,元初根本就发现不了自己脑子里还有这些东西。

他试着去想了另外的典故,果然毫不费力的就记起来了。

他又试着去想《侠典》里面的侠文,结果,跟他预料的一样,几十万篇侠文也全部深深的储存在他的脑子里了。

就连众圣经典,也无一例外的全部在他的脑子里游荡。

“真是天助我也!”

元初突然之间对自己有了强大的信心。

“荆默刺元”讲的是一个叫元的小国家里的一个英雄刺杀元皇的故事,那个英雄叫荆默。

大意是,元国当时的元皇霸道专横,荒淫无为,不顾百姓疾苦,疯狂征收赋税为自己修筑后宫,听信谗言,残害忠良,导致国家支离破碎,人民水深火热,这时,一个叫荆默的英雄去刺杀元皇,结果却被好友巴度出卖,遭元皇五马分尸,顿时全国哗然,百姓起义,杀了巴度,攻进皇城,砍下了元皇的脑袋,建立了新的元国。

这个典故还衍生出另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做“巴度之友”,泛指见利忘义、狼心狗肺的朋友,因此有些长辈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叮嘱一句,“出门在外,切勿结交巴度之友”。

荆默是个游侠,他的行径乃是侠义之举。

第一道试题问“荆默刺元何如?”便是问考生对“荆默刺元”这件事情怎么看。《武经》上面的评价很精简,只有四个字,“侠气浩荡”。

但是,如果直接写上“侠气浩荡”这四个字,肯定不会得到什么高分,何如何如,是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去评价这个典故,照搬武经上的原话只能说是死背书,没有任何用处。

想了一下,元初提笔写了另外四个字,“侠之大者”。

看了看自己的字,元初比较满意,没想到以前的元初写毛笔字写的还是蛮漂亮的,要是在地球上,绝对算个书法家。

接下来的题目都和这差不多,虽然绝大多数都能够从原典籍中找到答案,但是元初还是用自己的话写了出来,他认为既然第一部分要考考生对武道精神的领悟能力,当然得用自己的话去答题才是最有效的。

三百二十道题,一题一题的做下来,元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处的,每当遇到一个题目之后,他的脑袋里面都能够很快的检索到相关的信息,虽然碰到了几道颇为棘手的陷阱题,但是最终他还是轻松的解决了。

一个时辰之后,第一部分试题一个不剩全部做完,元初检查了一下试卷,点了点头,很满意。

放下试卷,起来活动了下筋骨,撒了泡尿,然后吃了点干豆。

接着继续做第二部分的试题。

第一道题是默写武圣苏秦最经典的一篇侠文。

看到这道题,元初脑子里便呈现出了苏秦的许多信息,苏秦成为武圣是因为其游说列国,平息了不少干戈,只可惜其依旧没能琢磨到侠者精髓,虽然最终拥有盖世本领,侠气却仍然不足,在天合之时陨落。

他生平所著侠文《苏子》共三十一篇,篇篇都透露着侠气,然而,评书上却没有说哪一篇是最经典的。

寻找了所有相关记载,元初依旧无法确定到底哪一篇才是最经典之作,不由得有些烦躁。

沉思了一会,元初眼睛猛然一亮,突然之间似乎明白了,经典不经典那都是由人评说的,苏秦的三十一篇侠文风格一样,文章侠气不分伯仲,你说哪一篇是最经典的那这一篇便是最经典的,这道题考的不是考生的领悟能力,而是一个顿悟能力。

其实这道题很简单,你从《苏子》三十一篇中随便写一篇你认为是最经典的,那么就是正确答案,这道题相当于是送分题,但是如果考生想不通而放弃这道题,那就没办法了。

元初选了一篇认为最有侠气的侠文《合一》,先在自己带来的草纸上默了一遍,然后检查有没有错误的地方,无误之后才誊到了试卷上。

接下来的两道题也有一些刁钻,但是绕过去了也没那么难,元初没费多少力气便轻松搞定,很快便做到了倒数第二道题。

这道题应该算是最重量的一道题了,因为考的是圣祖周王。

自从童试制度实施以来,这倒数第二道题考的一般都非常固定,要么考人皇,要么就考圣祖,属于童试中最没有“技巧”的一道题。

可是,就是这样一道题,却往往比任何一道题都要难,题目出的通常十分的古怪,就算你已经将人皇和圣祖的相关记载全部都记住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出来。

题目一般不会直接考侠文,而是变着花样的去考其他内容,像有一次考这道题考的是人皇,考的内容是要求考生写出人皇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