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某年某月某一天。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澄澈宁静。
苍迥之下,奇峰林立,江流曲折。又现沃土绵延,良田万顷。各处和风轻拂,杨柳依依。真乃是游人不思乡,浪子自得意的一片胜境。
曾经有文人骚客诗云及此: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说得十分应景。
话说天地广袤无极,任由人、鬼、神、虫、兽居于此境,此“五族”冥冥之中彼此各有约束,各门各家都有规矩,一应门徒后生遵照各家的秩序生活。就像你我之上,层级严明,直至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之外,尚有一个仙乐飘飘,香烟缈缈的所在,那些得道的众多仙佛子弟也要在此处聚集。或研习功课,或精心修为。中间佛光普照,云蒸霞蔚,流光溢彩,鸾凤和鸣,可谓景色奇致。佛光灿烂处,一座宝莲台。如来佛祖轻拈兰花指,口吐莲花,为一众僧佛阐经释教。弟子们无有不敢垂耳聆听。听到了恍然大悟的地方,也有顿首会心一笑的,也有喜不自胜颠仆雀跃的,也有合掌默念“阿弥陀佛”的。佛祖宝相庄严,环顾上下周苍,缓缓说道:“昔日金蝉子携带四个徒弟,长途跋涉一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雷音禅寺。那时他们为的是取回诸多经书,想要在东胜神州的大唐俗地教化肉骨凡胎,令其少生事端安居乐业。至今德泽广布已经千年有余,其间凡夫俗子的冥顽是否也同样可圈可点了?”其声有若洪钟,悠远不绝。
佛祖不期然发此一问,令人难料,唬得宝莲台下众多神仙张口结舌面面相觑,转而窃窃私语。个个心中忐忑,搜肠刮肚不能做出回应。佛祖大智若愚,心中有数。他双目微闭,似睡非睡。
未几,一袭白衣身随影动,仙班中站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菩萨手执净瓶,垂首低眉,一掌立于胸前。她说道:“禀报佛祖,经书只有圣贤,人却分有善恶。唐僧师徒为大唐取回圣经之后,人间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教化,但人世贪憎爱恶欲只如往昔,不曾见它有多少变化!”观世音声音不大。众神见她上前回复佛主发问,已然整肃姿态,屏神贯注。她的一番话如涟漪散开,在每个人心里轻轻荡漾。
文殊菩萨也躬身上前,合掌说道:“观音大士所言极是!这些年人间战乱不断媾疫横行,肖小得道鸡犬飞升,至今未有停歇!”
佛祖雍容展现环顾众神,深邃的眼光穿透了数万年的时空。他拈指说道:“人之所以是肉骨凡胎,不独因其缺少经纶的教导,亦有其心志不坚者,极易受到心魔蛊惑或者旁人教唆而改变初衷的缘故。须知人者乃是杂而群居,随波逐流朝三暮四者甚是众多。”
佛祖身后乃有一佛,天资聪颖心有灵犀,听到佛祖此言,心中惴惴不安。他转到佛祖面前,稽首拜倒,诚惶诚恐地说道:“唯请我佛,准弟子再下凡间。弟子从此愿去所有骨肉枝连,拯救天下苍生,还世间清明大道,兴五族共享无极!”众神定睛一看,正是亲历了磨难为世人取回经书的旃檀功德佛,佛祖亲收的座下弟子,昔日大唐皇帝的御弟唐僧唐三藏。
观世音菩萨点头称赞:“功德佛此议,弟子深以为是!恳请佛祖准弟子一路相助功德佛,昭示我佛无疆大爱。”
佛祖高高在上,但见宝莲台下所有僧佛、罗汉、散人、各门各家大小神仙双掌合十,垂首低眉,静待旨意。他心中宽慰,但却闭目垂首不置可否,只欣然念道:“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