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打趣,直把翠花说成了个大红脸才罢休,哼着小曲儿牵着旺财和来福,跑去李家窜门,拉着长贵媳妇自有一番契阔。
等白叔回来一家子用过饭,柳氏问过家里的事,才将采买给翠花的嫁妆单子拿出来,让白叔和杨彩芽看过入了账,便压到翠花的嫁妆箱笼里。
此时已是初冬,江南道的冷又和北地不同,湿冷中刺骨寒意不比北地轻。
厅堂已经烧了小火炉,几人围在火炉旁吃茶说话,柳氏说完嫁妆的事,说了几句苏州府见闻,才转入正题,“权姐暂时留在苏州府,帮着守约打点起居吃食,守约新买的宅院已经请了泥瓦匠,要拓成四进的大院子。如今连着宅院那片空地已经买了下来,我回来之前已经开了工。等宅院改造好,权姐还得看着添置家具和下人,估摸着要十月底才能回来。”
十月底是学堂建成的日子,权氏是算好了时间的。
柳氏和杨彩芽商量,“我们买的宅院契纸我让张二先收着,不过那宅院比守约买的要旧一些,我托了权姐帮忙找人翻修,等权姐回来大概也就完事儿了。到时候,我看就让大嫂先过去打点打点,先住着,等你嫁过去了,我们喝过回门酒再和大嫂一块儿回来。”
苏州府虽离青山村只有两日路程,但杨彩芽也算远嫁,到时候聘礼嫁妆都要先抬过去,发嫁虽是从青山村杨家发嫁,但拜别父母和拜堂都得在苏州府办。
杨家新买的房子一来做拜别娘家用,二来也做婚后三日回门用。
吴氏必需提前去打理布置,住下来也正好等着正日子拜别娘家用。
吴氏十月底过去,这样那样的事一忙活,等过了年转眼就到了婚期,提前住进去倒也省的到时候两头跑忙乱。
柳氏这么说,大家自然没有异议,杨彩芽想了想,笑道,“总不能让娘一个人在苏州府过年,干脆到时候我们提前杀了年猪,一家人都去苏州府的新房过年去,顺带给新房燎锅底。”
杨家的屋子也不是正经祖宅,过年在不在家过倒没有大讲究,反正苏州府的新家也是家,借着过年热闹一并燎锅底正合适,新房子总是嫌人气轻,一家人过年去住几天,也能增加点人气。
这提议一致通过,几人围在一起又商量了几句细节和安排,才散了各自歇下。
白叔地里活计告一段落,柳氏又回家主持家务,杨彩芽和翠花无事一身轻,只专心在家绣嫁妆。
等到冬日寒风冷意越来越重,谢大娘才拉着大车的鱼苗渔具,从原籍渔村回转。
鱼塘已经挖好,谢大娘先来杨家仔细报过采买的账后,就领着匠人开始鱼塘最后一道工序——引水入塘。
村东鱼塘地界着实热闹了几天,等青山河上游的水引进鱼塘,谢大娘开始养水放鱼苗的时候,学堂先于杨家新房竣工,只得着再晾上半个月,学堂就能正式开放。
杨彩芽去学堂看过一圈,验过工结了工钱,就让人送信给县令家,提前给县令大人打声招呼。
外头的事忙完,杨彩芽算了算日子,就喊上柳氏,开始打点给华云镇李大爷家,还有柳氏娘家的年礼。
之前送的中秋节里,脚夫回过信,俱都送到了地方,杨彩芽未免节外生枝,特意交待脚夫不要将自家地址透露给李大爷家——她送节礼是为了报恩,并不想李大爷家再和自家有牵扯,并不图回礼。想来李大爷也能知道她的用意。
不过对于柳氏娘家,却没有让脚夫刻意隐瞒,结果柳氏弟弟弟媳却没有回礼。杨彩芽不在乎,柳氏却是气得牙痒,一听杨彩芽说要年礼,后牙槽磨了又磨,到底放不下亲生弟弟,还是送了份年礼过去。这头相熟的脚夫将年礼拉了出去,那头虎子就提溜着个包裹,急匆匆的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