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
仿佛不过才下了几阵雨,天高气爽的秋日转眼间,就迈入了冷意渐深的晚秋。
吴氏替两个孩子掖了掖衣服,交待翠花,“你们去镇上别耽搁太久,晚了集市人多。路过早点铺子时和你白叔说一声,中午让大郎和阿卓也留着一块儿吃饭。”
“欸,娘放心吧,我都记下了。”翠花忙点头,笑嘻嘻兴奋道,“您中午做那道花生甜汤过来就行,主食我和彩芽从镇上买回来。”
这些细节是早就商量好的,吴氏点头应下,看着翠花牵着杨彩芽一路飞跑上官道,才转身往方举人家去上工。
官道旁的早点铺子已然成型,两扇大木板门已经打好竖在墙边,只等着三面墙的白泥涂好,就能装上。
算上通风晾晒的时间,再有十来天,这早点铺子就能正式开张了。
比起家中现成的小作坊,这可是杨家拥有的第一家店面!
别说翠花,就是杨彩芽看着心中也是压不住的踌躇满志,等和白叔说好午饭的事,两人绕着店面转了好几圈,才舍得离开。
赶到镇上时,西大街的集市早已热闹起来。
作为这附近唯一的城镇,华云镇每月一次的大集,来的不仅有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还有像五十里山头这样,离得远些的几处山头的山民猎户。
附近的村民还能在家吃过早饭再过来,那些离得远的天不亮就要启程,早饭多是来集市现吃。
是以比起那些叫卖各式各类货物的,这会儿收钱收得最多最快的,反而是那些卖早点吃食的小摊。
不少人买了现吃完,还会多打包一份。
杨彩芽看着眼睛一亮,拉着翠花只往那些卖早点吃食的小摊子上凑。
杨彩芽留心看着摊主递东西收银钱,冲翠花使了个眼色。
翠花心知今天她们二人是肩负着“考察”重任的,了然点头,自顾自的东窜西窜。眼睛和嘴巴都没闲着,占着年纪小好说话,三两句就和人搭上话,不一会儿就打听得一清二楚,回转过来冲杨彩芽眨眨眼。
两人又逗留了好一会儿,才凑到一旁人少的角落说话。
“彩芽,我看我们的早点铺子不光能做早点,这中午和晚上的生意说不定也做得起来。”翠花指着不远处刚才聊过几句的猎户打扮的大叔,笑道,“他们那些离得远的,傍晚集市散了还得赶路回家,那些打包的吃食就是晚饭,带着路上吃的。有那货物卖得快走得早的,中午或是在镇上食肆吃,或是在官道上的茶摊上买两个馒头。我看呐,咱们那铺子开起来,不用愁没生意上门!”
有先头茶摊的现成例子,早点铺子开在往返华云镇的必经之路上,人流这块倒是不必担心。
这么一路看下来,加上这打听来的消息,翠花的话确实可行。
这早点铺子的营业方向得改改,时间也可以酌情延长。
杨彩芽看着只卖馒头大饼这些简易吃食的小摊子想了片刻,心里有了底,拉着翠花转向菜市。
二人停在一家肉铺前面,两个小身影往摊位前一站,小脑袋正好露在长长的木架子面板上头,四只眼睛里全是铺的满满的部位不同的各式猪肉。
翠花两眼放光,杨彩芽心里泪流满面——天气一冷,加上曹卓和大郎不时扫荡山上的鸟窝和河里的鱼,她们已经好久没打牙祭了。如今家里的清粥虽然换成了粗粮米饭,配的还是素菜,没有富余能开荤。
她们什么时候才能大快朵颐的吃肉啊!
杨彩芽在心里仰天叫苦,痛苦的扭过头去,抬手指了指面板角落的大骨头。
“大骨头多少钱一斤呀?”早点铺子除了花生甜汤要再加一道大骨头汤,咸甜搭配着卖,翠花是早知道的,此时看着一块块大肉,眼睛挪不动,只张了张嘴。
早注意到二人的屠夫将两人神态看在眼里,扫了眼二人新换上的厚秋衣,一眼便看出是旧衣改小的,不由豪爽笑道,“大骨头是十文钱一斤,带肉的十二文钱一斤。小姑娘要的话,我给你们挑两根带肉的,按着大骨头的价钱算。”
两颗小脑袋立即点头如捣蒜,翠花道谢的声音亮如洪钟。
屠夫看着直乐,果然大方的捡了两根带肉多的大骨头,称了称又加了块大骨头进去,正好五斤,边包边笑道,“小姑娘瞧着眼生,往后要再买肉就来我这儿,多的不敢说,零碎着给你们多添点肉是一定的。”
翠花忙道谢付钱,杨彩芽瞥了眼招牌,暗暗记下摊位——以后等她们能做上肉包子,一定把买肉的生意回报给这位好心的大叔!
熬汤的生姜大葱自家菜地有种的,两人买完骨头就转到了十字路口。
“我去药膳堂把这个月的钱还了,我们再去那家有名的包子铺买主食。”翠花将东大街的纸笔铺指给杨彩芽看,“油纸就是在那儿买的,你买完了就回这儿等我,一刻钟后我就能回来。”
杨彩芽点点头,见翠花身影走远,忙快手快脚跑去纸笔铺买好油纸,又折身跑向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