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光辉年华> 第二十一章 楼尚燕 鹿港小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楼尚燕 鹿港小镇(1 / 2)

鹿港,虽然说是一个小镇,可是人家历史上也有牛的时候。

清朝的时候,自康熙年间收复台湾以后,台湾岛上却人心不服,再加上清廷吏治败坏,所以台湾当时基本上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后来到了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控制,清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向台湾岛上移民。就是清王朝的这个政策,成了鹿港崛起的契机。

具体地说,就是乾隆四十九年,即公元1784年,鹿港正式与福建泉州晋江县的蚶江设口对渡。借此机会,大量的陆上汉民涌入鹿港,再加之这里港阔水深,所以鹿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城市。自此到之后的六十多年间里,鹿港迎来了它的黄金岁月。那时的鹿港,可以说是商船云集,店铺栉比。就整个台湾府而言,鹿港是仅次于府城台南的全岛第二大城。对此,台湾旧时有一种说法,即“一府二鹿三艋舺”,“府”指的是台南,“鹿”指的是鹿港,“艋舺”指的则是现在台北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这三个地方就是早期台湾汉文化鼎盛发展的标竿,其中鹿港就是当时台湾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

但是鹿港又因何而衰落呢?成也河,败也河。鹿港之所以能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即使海港又是河港。但是后来因为受到战争的影响,加上先天河砂淤积的问题日渐严重,最后竟成了一个废港。再后来,刘铭传主政台湾时,为加强台湾的防务,主持修建了贯穿台湾南北的纵贯线铁路。可是铁路的规划中并没有经过鹿港,就此给了这个地方最后一击,鹿港开始迅速没落。甚至大量的鹿港人出外谋生,形成了气候,被台湾其他地方的人称之为鹿侨。

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无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没落的鹿港今人再回首望去,就会发现这里意外地比其它地方保留了更多的古建筑,旧城区也比日后一再进行建设的台南市或台北市要完整。如今的鹿港,寺庙古迹和传统建筑云集,在港口和市街结构上,保有大陆这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风味,有着“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以前,鹿港的名声虽大,但是也只是限于台湾岛。不过。后来的一首歌曲却让鹿港名气大增,使许多像楼尚燕这样台湾以外的人,也知道了鹿港的名气。1982年,罗大佑发布了他人生中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这张专辑中的第一首歌,就是《鹿港小镇》,而这首歌也是罗大佑的第一支政治歌曲。虽然这首歌的词曲都由歌手包办,可是罗大佑本人却未曾到过歌曲中唱到的鹿港小镇。据作者本人的描述,《鹿港小镇》的灵感源于一个来自鹿港的洗车小伙。当时的台湾经济正处于腾飞,但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让许多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里打拼,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人生机会,可是现实却总是与理想不同……

楼尚燕和苏绿一身休闲打扮,走在鹿港古迹保存区的街道上,看起来两个人就像一起相约出行的闺蜜。虽然已经制订了放弃陆上,控制海上的发展战略,可是楼尚燕还是打算到鹿港这里来看一看,毕竟两个地方离得这么近,不过来看看总是不放心。

本来楼尚燕打算,自己一个人过来随便看看就可以了,可是苏绿听说她要去鹿港,就说自己以前曾经去过那个地方很多次,对鹿港比较熟悉。楼尚燕考虑到,身边有一个熟悉鹿港的人也好,于是就把苏绿也带上了。

鹿港古迹保存区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鹿港老街,是指鹿港的古市街与五福大街。古市街是鹿港鼎盛时期的码头区,主要干道为埔头街、瑶林街、大有街等,后来,旧有的街道空间不敷使用,当地居民开始另建五福大街,于乾隆年间粗具规模,至嘉庆年间成形,共有顺兴街、福兴街、和兴街、泰兴街、长兴街5个街区所组成,昔日称“不见天街”,意思就是这条商业街非常长,一眼望不到头。

楼尚燕一边走在鹿港老街里,感受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一边想着她收集到的,有关鹿港地下势力的情报。楼尚燕的情报来源,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电目,一个是云豹。

不过,当楼尚燕收集完了,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黑社会的关系,有时候比国家之间的关系还要复杂。就说这里各大帮派的堂口吧,按理说大家都各有归属,彼此在外行走江湖的时候,都要以自己帮派的利益为先,做什么事也不能违背各自老大的意思。可是楼尚燕知道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比如说,A堂口的一把手跟B堂口亲近,二把手跟C堂口亲近,但是偏偏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关系还比较好;还比如说,D在整个小镇的道上都能混得开,不管谁和谁有什么恩怨,只要D一开口了,大家都要卖他几分面子,坐下来谈一谈。可这位D是何方人士?一问,哪个堂口的也不是;最让楼尚燕感到崩溃的是,E是一个堂口的角头,但他另外一个身份,竟然是另一个堂口的执事!

当了解到鹿港地下秩序错综复杂的关系后,楼尚燕彻底无语了,就这种情况还敢有人想南下争码头?说好听点,这里的黑社会是一团和气,大家也是和气发财,说不好听点,这里的黑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力量使不到一块去。电目可能是之前地位不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