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忠诚儿女> 第十七章第149节:铁军三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第149节:铁军三绝(1 / 2)

抗战到了一九三九年,华北日军对深入敌后的八路军根据进行疯狂扫荡,之后,又集中十多万兵力,回过头来对黄河以北尚未沦陷的中条山地区发动猛烈进攻,企图从这里打开缺口,向豫陕扩进。

中条山背靠黄河,横亘晋南,东端与太行山脉相接,西头连结巍巍稷山,东西长三百多里,南北宽一百多里,就像一块巨大的条石,把两山脉之间的南北通途给横梗起来,成了日军兵进豫陕,进逼大西北和西南一部的一道屏障。

为了战略后方的安稳,战区卫总司令亲自率部在这里驻防,根据敌人齐头并进的来势,卫长官将整个中条山的防务分为东中西三段,分别由所部的三个集团军把守,同时对整个驻守区城布下三道防线,依着山势构筑了坚固的阵地,只有一个当地人叫作槽口的地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却难以固守,这使卫长官对这里的布防颇费了一番思量。

这槽口是一个河谷,一条源自太行山脉的浅水河流到这里便穿入群山中的沟沟壑壑,出了沟沟壑壑就汇入了黄河的一条支流,所以这浅水河实际就是一条通道。这河谷两侧虽然可以伏兵,但河谷空旷,大部分地方是浅水滩,沙底坚硬,火炮车仗等辎重可以涉水通行,日军装备精良,有坦克有战车,在这里作战场推进,一般的伏击对装甲掩护下的部队很难起到阻挡作用,而这个地方如果把守不住敌人就可能从这里穿插,迂回到防守部队的背后,形成两面夹击,如此整个防线就会功亏一篑。鉴于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卫长官指派能征善战的夏汉芝部担任了此地防守。

夏汉芝领命以后,在谷口往后地段挖了不少横断河谷的壕沟,试图在地形上阻挡敌人辎重的推进。然而,一场洪水把他们所挖的壕沟又填平了,因为河谷是沙地,一旦填平便沉淀紧固,对辎重推进并不构成阻滞。现在敌人已经进兵,天上又有飞机轰炸,再挖壕沟已来不及,只有靠实战拼杀来固守了。

这天是洪水过去的第二天,敌人潮水般地从正面扑了过来。由于山地作战敌人的辎重发挥不了作用,狡猾的日军调整了兵力部署,将攻击重点放到了夏汉芝扼守的槽口这块阵地上,于是这块阵地的争夺比其他战场更为惨烈。

由于河谷空旷,又有滩地,日军的辎重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们依靠坦克和战事冲阵,又利用了河谷两边山脚的射击死角,使夏汉芝部队的火力伏击未能有效地阻止敌人的战场推进。不仅如此,敌人对争夺槽口的部队还增加了大量步炮野炮,在推进中轰击河谷两侧的火力战线。与此同时,敌人的飞机也低空飞行,沿河谷两侧疯狂的俯冲扫射,使夏汉芝的伏击部队不但没能有効地阻止敌军的推进,反而被压得抬不起头,伤亡严重。

为了阻止敌人的疯狂推进,也为避开敌人的猛烈炮火和飞机的俯冲扫射,夏汉芝不得不指挥部队跳出伏击阵地和敌人短兵相接,展开大规模的肉搏战。一时间河谷里尸横遍地,浅浅的河水被血染成一遍红色。

然而,惨烈的肉博并未能阻止敌人的穿插推进,敌人有的躲在坦克和战车里,他们一边发射火力,一边向前推进,有的利用坦克战车作掩护避开火力跟着推进,并且后续部队又源源不断地涌来,不到一天,敌人的穿插便推进到了河谷的纵深。

令鬼子们没想到的是,在河谷深处他们遇到了克星。这克星不是别人,就是夏汉芝的手下战将,他视为王牌的所部基干旅旅长陶斯任。

陶斯任自受编到了中央军以后,与日军多次血战,不但屡屡建功,还不负夏汉芝所望,把他的基干旅练成了一支铁军。这支铁军除了具有吃得苦耐得劳、勇于血战不怕牺牲这些优良的素质,还具有突出的战斗技能——功夫三绝。

何谓三绝?

一为铁肘功,这是还在义勇军初期就练就了的,已在战场上多次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

二为点射功,这个点射可不是自动火器一扣扳机就能连发子弹的那个点射,而是指哪打哪这个点射。行武中人在枪法上一般都有一定的技能,如果仅仅是枪打得好那不叫绝,但是能够指哪打哪那就是神枪手了。当然在一支部队里仅仅是一个人几个人是指哪打哪的神枪手,那也不足为奇,可是在一支几千人的部队里,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就能指哪打哪,绝大多数人都成了神枪手,那就要算一绝了,陶斯任的基干旅就正是一支这样的部队。平时没有战事的时候,陶斯任非常注重对部队的训练,在射击这一项,无论是立姿还是跪姿,他要求官兵都要在枪尖上吊着砖头,垂重二十斤而命脉中目标。就这样人人都练就了端起枪来手臂纹丝不颤的过硬臂力,描准起來不晃动,一扣扳机百发百中,因而个个都是神枪手。

三为武打硬功,这一招是武林中人特有的本领,陶斯任把它运用到了军中。战争是残酷的,拼起肉搏来混战在一起,你死我活,而具有武术散打功夫的人,其身手自然就高出对手一筹,能眼疾手快的置敌于死地。陶斯任对这一项的要求也是极严格的,他训令部队脚吊沙袋练奔跑,手砸砖头练铁沙掌,府卧撑一气三百下练筋骨,鲤鱼打挺练翻滚,开水锅里抓物练身手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