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大三峡:三、***的雄心(3)
1958年1月,****在南宁召开工作会议。在会议过程中,***听取了关于三峡建设准备情况的汇报。***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八字方针。**对此的解读是:“‘积极准备‘,表示***仍支持建设三峡工程;‘充分可靠‘,说明他也看到了三峡工程的浩大及其复杂*和艰巨*。“当时,***伸出四根手指笑着对周恩来说:“恩来,你来抓三峡工程,一年抓四次。“
**在他的《三峡日记》里说:“我认为,当时两种不同观点之争,还是属于对工作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的争论。如果上三峡工程,国家势必集中有限的财力投入三峡,再无力进行其他水电项目的建设。单纯从发电角度看,‘先支流、后*流‘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忽略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是其他支流电站所不能替代的。1998年长江中游特大洪水再次证明,兴建三峡工程对于大幅度提高长江中游尤其是武汉地区的防洪标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月,周恩来和率领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湖北省的领导同志乘“江峡“号轮船逆流而上,就三峡工程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并在轮船上召开了现场会议。会议的结论是:“三峡必须*,也能够*“。同时决定先上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电工程,因为汉江洪水也直接威胁武汉市的安全,在丹江筑坝就能减小另一路洪水对武汉的压力。
当时,摆在周恩来面前的有三个坝址方案。一是美国专家萨凡奇的南津关方案。二是苏联专家德米特里也夫斯基的猫儿峡方案,三是中国专家林一山等提出的三斗坪方案。几天后,在成都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向***展示了他实地考察带来的中堡岛岩芯,三峡坝址正式确定选在三斗坪。
在成都3月举行的**工作会议上,通过了由周恩来总理主持起草的《****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为三峡工程定下了基调。《意见》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建设,要待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意见》认为,汉水丹江口工程的条件成熟,“争取在1959年作施工准备或者正式开工“,“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当争取于1959年交出,初步设计应当争取在1962年交出。“这就是三峡工程第一次从大*快上的准备上出现后退,时至今日,仍有人在为那个在***年代表示的异常冷静感到惊讶。
成都会议结束后,***3月29日乘“江峡“号轮船由重庆顺江东下,并与陪同视察的王任重、林一山讨论兴建三峡工程的规划。30日经过三斗坪时,***在甲板上视察了大坝坝址和地形,同日,视察了另一个三峡大坝的坝址--葛洲坝,这就是后来在兴建葛洲坝的时候,会用330来作为这个工程的代号的起因,也是***的一个永恒的纪念。同年4月,成立了三峡科研领导小组。6月,在武汉召开了三峡工程第一次科研会议。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两百米设计。从此,三峡工程**勘测设计和方案论证的阶段。
林一山向周恩来呈递了三峡工程设计图纸和要点报告,请**定夺。在此期间,***多次找林一山讨论过三峡工程的造价问题,林一山坚持要72亿,***认为造价太高,当时的国力无法承受,于是***的雄心壮志被严峻的财力紧张所困惑,才不得不作罢。1960年**常委讨论三峡工程的时候,***第一次明确表示,国家正经济困难,眼下几亿人吃饭是大事,看样子三峡工程一下子上不去了。1960年4月,水电部仍然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多人在三峡进行了查勘,可是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一年苏联从我国撤走专家,周恩来向林一山传达**精神时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雄心不变,加强科研,加强人防“,何时上马以后定。
1962年以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印度挑起边境之争,蒋介石高喊“********,“随之而来的*****爆发,珍宝岛事件导致中苏边境冲突,国际形势骤然紧张,***号召全国:“要准备打仗!“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开始着手三线建设和工厂搬迁,这些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后来对林一山说:“是先建设?还是先打仗?因为美苏对我国的战争威胁很大,要加强备战,准备打仗。“自此三峡工程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