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省:六、穷山在呼唤
三峡地区究竟穷到何种地步?1985年李伯宁上任不久,便翻山越岭实地考察。通过对大量贫穷落后的客观事实的调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穷得可怕,穷得触目惊心,也叫贫病交加,我没见过这么穷。“
当时的三峡地区,尚有30%至40%的农民(即500万至600万人口)没有温饱。一些贫困户的一般状况是:食不果腹(主要是粮食不够吃,常年缺油吃,有时连盐都吃不上);衣不暖体(冬天缺棉衣,几个人合盖一*被子,夏季没有换季衣服);住房不蔽风雨(有的无房住,有的住在岩洞、窝棚之中,有的房子破烂不堪,常年漏雨透风);生产靠贷款(无钱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农具),没有贷款,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贷了款又无力偿还,越货越穷,越欠越多。
以四川(现重庆市)彭水县为例,1984年全县农村人均收入在80元以下的有4。35万户、21。1万人(分别占全县总数的39。7%和43%)。因家境贫困找不到对象的30至40岁未婚男子多达4300余人。这个县的小厂乡,30%的户无棉被,冬天只能全家依偎在火塘边过夜。农民赵寿合的全部家产仅有1只烂木箱和一口烂铁锅,加起来不过5块钱,全家3年没吃一片肉。农民毛朝均一家三代合盖一*用了几十年的破棉絮。在彭水县,像这样的特困户不下400户。
同时,李伯宁又做了一件当时轰动***、至今仍为三峡人感慨不已的事情。有过办报生涯的李伯宁,深知舆论的独特功能。为了让**领导和更多的人士了解三峡地区的真实善,也为了赢得上上下下对三峡地区脱贫致富的理解与支持,他组织了一*人马在宜昌至重庆的峡江两岸日夜兼程,爬山涉水,拍摄了一部真实反映三峡地区人民贫病交加情景的约50分钟电视片《穷山在呼唤》。
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党**在北京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李伯宁以“三峡省筹备组“组长的身份出席大会。在李伯宁的恳求下,主管农业的副总理田纪云让出席会议的**书记、省长、部长们观看了《穷山在呼唤》。一石击起千层浪。看完此片后,有的人一片愕然,有的人瞠目结舌,有的人极为伤心,有的人脸红心跳,有的人惭愧万分。
国家副主席王震从电视片上看到三峡人民贫穷落后的情形,震惊不已,掩面而泣:“建国36年了,想不到这个地方还是这么贫穷!“他拍案而起:“我要坚决支持上三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更是感慨万端:“这些典型,哪怕是极个别的,也足以引起我们党的高度重视。“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梨在司局长会议上拍着桌子说:“下面的情况这么糟糕,我们不知道啊!这不是官僚主义又是什么?“他迅速派出两位司长和3位专家教授赶赴三峡地区调查。解放军总参、总政的领导看了这部片子,特意拨出200辆汽车和大量衣被救济三峡地区。国家水利部也迅速拿出专款,为三峡地区打井改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那次会议之后,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迅速成立。从此,全国扶贫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列入中国***和*和国的重要议事日程,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奉命召集国务院部部委负责人,专题研究了三峡地区扶贫问题,这引起了**各部委以及全国各地对支援三峡的普遍重视。国家财政部、卫生部、环保局等部门纷纷解囊相助,全力支持三峡地区脱贫致富与防病治病。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家每年就为三峡库区投入2000万元,进行开发*试点移民。到1992年为止,国家仅此一项就为三峡库区投入近5亿元。
李伯宁功不可没。